更漏子·菊花残

宋代晏殊

菊花残,梨叶堕。可惜良辰虚过。新酒熟,绮筵开。不辞红玉杯。

蜀弦高,羌管脆。慢飐舞娥香袂。君莫笑,醉乡人。熙熙长似春。

白话译文

菊花凋零,梨叶飘坠,美好的时光徒然消逝,令人惋惜。美酒刚刚酿成,在精美的宴席上,让我们举起酒杯,莫要推辞。

丝竹管弦的乐曲声高亢清脆。歌女们的舞姿婀娜优美,让人陶醉。您千万莫嘲笑那些沉醉酒乡的人。这欢乐的乐曲声使人陶醉在春天般的温暖中。

词句注释

  1. 更漏子:词牌名。《尊前集》入“大石调”,又入“商调”。《金奁集》入“林钟商调”。四十六字,前片两仄韵,两平韵,后片三仄韵,两平韵。
  2. 堕:落。
  3. 良辰:美好的时光。
  4. 绮筵:华丽丰盛的筵席。
  5. 蜀弦:演奏高腔的一种弦乐器,因出于四川,故名蜀弦。
  6. 羌管:也叫羌笛,传说是汉武帝时丘仲所作,见应劭《风俗通》。其长二尺四寸,一说三孔,一说四孔,与今之笛不同。本出古羌族,故名羌管。
  7. 飐:风吹而物体颤动。舞娥:美貌的舞女。娥:美女。袂:衣袖。
  8. 醉乡人:沉溺于酒醉状态的人。
  9. 熙熙:和乐的样子。

作品赏析

上片写秋日宴饮作乐。到了秋末季节,菊花开残,梨叶飘零,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一年将尽,时光过得飞快,词人忽然惊觉,一年的大好时光都已过尽,自己却没有好好游玩欣赏,耽误好景色,还没有来得及做更多的事情一年就消失了。“可惜良辰虚过”。词人或许因为忙碌,或许为情所苦,没有注意到好时光在身边流逝。这令词人痛心,既然发觉了,就要努力补偿,减轻这种负罪感,还是设摆华筵,端起金尊,邀请至友一起畅饮,邀美人相伴。

下片写正值秋酒新熟,词人在绮筵上举红玉杯畅饮,听蜀弦羌管演奏,看舞娥轻歌曼舞,其乐融融。有醇酒美女,做一个醉乡人,熙熙快乐,一年四季都似春天,在沉醉的状态中,人的一生才能像阳春一样温暖而富于意趣。词人要他人莫笑自己的现状,词人自身是很满足的。

此词借写秋日酒宴,感叹良辰易逝,主张及时行乐,尽醉方休。描写了词人于歌舞酒宴中所享受的富贵生活。词人的人生态度是很达观的。面对年龄老大、光阴虚掷的忧伤,词人并没有很在意。词的格调轻快,没有丝毫的哀伤。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晏殊词约有半数与歌舞筵席有关,因为其喜爱宾客,经常大开筵席,高朋满座,红袖成群,笙歌盈耳,其词多听歌赏舞之作,其中往往夹杂着好景不长、世事虚幻、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即是其中之一。

名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扬忠《晏殊词新释辑评》:此词笔墨较粗疏,述事造境较草率,未能做到情景交融,整体上让人感到意境凡近,情感过于直露而少含蓄之味,且未臻旷达而是流于颓唐。因此,此词是可有可无的平庸之作,甚至是大可不必留存的失败之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本篇纯属应歌之作,作者为文造情,势必无暇去作认真的艺术构思,只能草草完篇以供演唱。

猜你喜欢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金朝 • 赵秉文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

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

清代 • 纳兰性德

五字诗中目乍成。尽教残福折书生。手挼裙带那时情。

别后心期和梦杳,年来憔悴与愁并。夕阳依旧小窗明。

树中草

唐代 • 李白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

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咏少年诗

南北朝 • 吴均

董生唯巧笑,子都信美目。

百万市一言,千金买相逐。

不道参差菜,谁论窈窕淑。

愿言捧绣被,来就越人宿。

琵琶行

唐代 •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晏殊
简介描述: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自幼能作文章。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任秘书省正字。累迁至知制诰、翰林学士。因为人慎密而受到宋真宗赏识。宋仁宗即位后,他建议刘太后垂帘听政,并在崇政殿为仁宗讲学,一度升至枢密副使,后因得罪刘太后而出知应天府。其后仍被召回朝中,历任御史中丞、三司使、参知政事等职。仁宗亲政后,愈发受到重用,于庆历二年(1042年)自知枢密院事进官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正式拜相。两年后因事罢相,带工部尚书衔出知颍州,移知陈州、许州、永兴军、河南府等地,累封临淄公。至和元年(1054年),晏殊因病自请入朝,翌年(1055年)逝世,享年六十五岁。获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邀请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史称“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晏)殊始”。晏殊工诗善文,尤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平生所作诗文据传逾万篇,今仅存《元献遗文》《珠玉词》;又编类书《类要》,存宋以前古书极其丰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