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

两汉蔡邕

庭陬有若榴,绿叶含丹荣。

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容形。

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

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

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

白话译文

庭院一角有株石榴树,绿叶间掩露着红花。

这时飞来一只翠鸟,扇动翅膀梳理羽毛。

看上去榴树生出了碧色,跳跃时榴树又闪出青白色光芒。

万幸逃脱了虞人的弓箭,亲自来到君子的院庭。

驯良的心得到心地善良的人保护,就可以雌雄平安,共度一生。

词句注释

  1. 翠鸟:生长在水边的小鸟,长喙,头部、背部青绿色,胸部、腹部棕红色。
  2. 庭陬:庭院内的角落。陬,角落。若榴:即石榴。榴,一作“留”。
  3. 丹荣:红色的花。
  4. 修:修饰,整理。容形:一作“形容”,身体容颜,此指羽毛。
  5. 动摇:跳跃。缥青:淡青色。
  6. 虞人,古时掌管山泽苑囿和田猎的官员,此特指狩猎者。机:机关。
  7. 亲:近,临。
  8. 驯:善良,驯服。素,通“愫”,真情,诚心。

作品赏析

“庭陬有若榴,绿叶含丹荣。”开篇先写可爱的石榴树,说庭院的一角有棵石榴树,碧绿的叶子间点缀着火红火红的石榴花。这些都是美好的环境:静静的庭院,绿绿的树叶,红红的石榴花。也正是良禽喜择的地方。

于是“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绝好的环境引得翠鸟常常飞至,一群群翠鸟在红绿相映的枝头,振动翅膀,不停地修饰着自己的衣容形体。多么自在,多么平和。

“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忙碌整容的翠鸟回顾身后,一片碧绿映入眼内,顿时大自然的舒适感、安全感倍生。兴奋之余,挥动双翼,碧绿丛中又泛出耀眼的青白色。这里写出石榴树叶、花的环境美,也描述出翠鸟在美好环境中的心境美。

翠鸟之所以会如此自得其乐,因为来到此地,“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鸟除天敌以外,还要时时警惕猎人的追捕。这里,翠鸟以逃脱猎人的弓弩而庆幸,因而能有机会飞至君子的庭院里。来到宁静、美丽、和平的君子家的庭院,这样才能“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驯心托君素”说的是“一颗善良的心相托给那洁而纯的君子”,不必时时提心吊胆,不必刻刻小心谨慎,不必担心天敌,不必担心人祸。如此生活,则可使得雌与雄翠鸟双双得到长生了。

写翠鸟,就是写人,亦可认为写作者自身。写翠鸟入君子庭院,亦即写作者的愿望,希望能寻求一个安定的环境,避开危机,安然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生活。

该诗取五言形式,有的诗句颇为工整,如“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等,是东汉文人五言诗里的佳作。全诗以物喻人,借鸟言情,写得含蓄,但也贴切、自然。

创作背景

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蔡邕上书言事,得罪将作大匠杨球,受诬而远徒五原。其间遭到杨球两次未得逞的暗害。次年遇赦,获准回陈留。又因不满五原太守王智为之饯行时所表现出的挥霍、献媚行为,遭王智暗算。由于横祸环生,蔡邕不得已亡命江海寄身吴会。此诗应是蔡邕到吴会后所写,反映了他遭遇迫害,幸脱罗网的心情。

名家点评

  • 唐代诗人骆宾王:“伯喈翠鸟,意尽行间。”
  • 清朝诗人、文学家爱新觉罗·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汉武之《天马》,班固之《白维》、《宝鼎》,亦皆因事抒文,非主于刻画一物,其托物寄怀,见于诗篇者,蔡邕《咏庭前若榴》(蔡邕《翠鸟诗》因为第一句言及“若榴”,故也被称为《咏庭前若榴》),其始见也。”

猜你喜欢

越中览古

唐代 •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九江闻雁

南北朝 • 陈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涧中鱼

唐代 • 白居易

海水桑田欲变时,风涛翻覆沸天池。

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

西风来晚桂开迟。月宫移。到东篱。簌簌惊尘,吹下半冰规。拟唤阿娇来小隐,金屋底,乱香飞。

重阳还是隔年期。蝶相思。客情知。吴水吴烟,愁里更多诗。一夜看承应未别,秋好处,雁来时。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

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

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

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

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

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

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

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

君不见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

春风摇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

丹枫翻鸦伴水宿,长松落雪惊醉眠。

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

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

还君此画三叹息,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

蔡邕
简介描述: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尉氏县、一说为河南省杞县)人。东汉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博学多闻,师从太傅胡广。建宁四年(171年),征为司徒(桥玄)掾,历任河平县长、郎中、议郎等职,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因罪流放朔方郡,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授司空祭酒,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董卓伏诛后,因在司徒王允座上感叹,坐罪下狱,死于狱中,享年六十岁。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通经史,善辞赋,工于书法,擅于篆书和隶书,尤其隶书的造诣最深,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被《书断》评为“妙有绝伦,动合神功”。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著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代学者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收录了很多作品。

蔡邕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