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

宋代胡铨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

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

字词注释

  1. 辛未:指1151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
  2. 庆符:指当时的爱国志士张伯麟,庆符为其字。
  3. 银蟾:传说月中有蟾蜍,古以银蟾代月。
  4. 箕踞:两腿伸开形如簸箕而坐。不拘形式随意而坐的姿态。
  5. 巾聊岸:掀起头巾露出前额,不拘形迹。
  6. 卢仝碗:唐代诗人卢仝饮茶的碗。卢仝,号玉川子。曾写过一首著名的玉川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表现了一种看透世事旷达不羁的精神。

作品赏析

本篇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希图解脱的苦闷心情。

“百年强半”二句。流露了年已半百。而长期蹇偃的痛苦。作者从绍兴八年被贬至写词时已十三年。长期的贬谪使他心情异常烦闷。作词的这一天恰好是九月的望日。也正是月圆之时。又有菊花盛开。对此良辰美景。难免想起自己的遭遇。月亮不理解人的愁情。偏偏要在这时特别的圆满。更使词人愁肠百结。

下片转入作者对愁情的自我排解。他邀来了被世俗视之为癫狂的那些为抗金呐喊奔走的慷慨志士。并和他们一道作诗饮酒。狂呼高歌。他们放浪形骸。旁若无人。这种狂放的情景实实为他们内心悲愤的发泄和排解。当他们酒醒之后。又思饮茶。用“卢仝碗”典故。即取卢仝之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之意。作者因报国无门而抑郁愤懑。愤世嫉俗。满腔不平都暗寓其中。却发之于狂放。是作者力求排解的表现。语似平淡而诗意深沉。用典恰当。风格豪放自然。

创作背景

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九月十五日。当时秦桧主和,签订和议,向金国称臣,排挤迫害爱国志士。张伯麟愤而在斋壁上题字:“夫差,而(你)忘勾践之杀而父乎?”元夕,张过中贵人(宦官)白谔门,见张灯结彩,取笔题上述字。

猜你喜欢

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为谁连。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恨无人借买山钱。

木兰花慢·功名归堕甑

元代 • 张弘范

功名归堕甑,便拂袖,不须惊。且书剑蹉跎,林泉笑傲,诗酒飘零。人间事、良可笑,似长空、云影弄阴晴。莫泣穷途老泪,休怜儿女新亭。

浩歌一曲饭牛声。天际暮烟冥,正百二河山。一时冠带,老却升平。英雄亦应无用,拟风尘、万里奋鹏程。谁忆青春富贵,为怜四海苍生。

孟德传

宋代 • 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江上渔者

宋代 •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清平乐·角声哀咽

清代 • 纳兰性德

角声哀咽,襆被驮残月。过去华年如电掣,禁得番番离别。

一鞭冲破黄埃,乱山影里徘徊。蓦忆去年今日,十三陵下归来。

胡铨
简介描述: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中国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南宋四大名臣之一。

胡铨于1128年,中进士,授文林郎、抚州军事判官。1135年,授枢密院编修官。1138年,秦桧主和,胡铨上疏力斥和议,乞斩秦桧、孙近、王伦三人,声振中外,因此遭贬,编管新州,后更移至吉阳军(今海南三亚)。1156年,秦桧卒,胡铨量移衡州。孝宗即位后,起知饶州,历官至权兵部侍郎。1164年,胡铨上书力反“隆兴和议”,后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归庐陵,从事著述。1180年,胡铨逝世。

胡铨为人慷慨有气节,常敢言人之所不敢言,他还通晓绘画艺术。胡铨推崇韩愈、欧阳修,主张以文“传道”。他的代表作有《上高宗封事》,为主战派名文,文章一出,主和派失色。还著有《应诏言事状》《应诏集议状》等文。杨万里为他的文集作序云:“先生之文,肖其为人。其议论闳以挺,其叙记古以则,其代言典而严,其书事约而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