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要去越地,必须从吴地经过,因为吴越接壤。
桔和莲皆吴越名产,吴越种桔与莲,无水不生。
灯火通明的夜市,春风沉醉的夜晚,桥边灯火辉煌,寺外舳舻辐辏。
吴越之人多好客之风,你此去可能要待很长时间,乐而忘返了。
首联“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点明朋友欲之之地为吴越两乡,同时也暗示以下所写之美景乃两地之共有。颔联从大处着笔,描写吴越两地的特色:“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一陆一水,各有胜景,望园林叠翠处,丹桔累累飘香;看水波荡漾处,无不粉荷共妍。金桔玉莲,俱为吴越名产。诗人紧紧抓住江南富地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事物运思泼墨,寥寥数笔,就画出了吴越大地处处桔黄荷艳、水陆俱美的诱人景观。
颈联则由大到小,由面转点,敛笔“聚焦”,推出两个特写镜头:“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又是一暗一明。桥边夜市,繁灯如星,红红火火,声声叫卖,凸现吴越水乡商业繁盛;幽寺峻塔,压波覆浪,春风煦煦,游船辐辏,展示江南人文旅业发达。尾联诗人的笔由吴越的自然美又转到人情美:“此中偏重客”,是说江南水乡不仅物阜而且人美,那里的人家非常热情好客。最后以感叹作结:“君去必经年”,朋友啊,你去这么美的地方壮游,我想你肯定就快活得乐不思蜀。
诗人以写实的笔法,为朋友热情地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吴越风情画,并像个导游似的,在画图里为朋友用重墨圈点了必游的景点:陆上赏丹桔,水上观粉荷,挑灯逛夜市,乘船访幽刹,饮食住宿可投好客的水乡人家。可以看得出,诗人送朋友出游吴越两地时是多么的高兴,欣悦。他与朋友的分手,是畅快的分手,惬意的分手,也是愉快的爽别。
这是首送别之作,由于诗人的朋友要去吴越旅行,诗人在为朋友游吴越而高兴,其中还有些羡慕。因为杜荀鹤曾到过那里,见过那儿美妙的风景,因此他便给朋友当起了向导,写下了这首诗。
陈秉智著《寂寞长亭唐人别离之美》写到:杜荀鹤这首送别诗,语言明畅,风格清新,音韵谐美,意境秀逸,开合转捩工巧自然。特别是大篇幅的景物描写,寓情于景,以景藏情,情景融会,妙合天成,显示了诗人谋篇的功力和构思的绵密。

景阳钟动宫莺转,露凉金殿。轻飙吹起琼花绽,玉叶如剪。
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
君家全盛日,台鼎何陆离!
斩鳌翼娲皇,炼石补天维。
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
失势青门傍,种瓜复几时?
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岐。
皇恩雪愤懑,松柏含荣滋。
我非东床人,令姊忝齐眉。
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
适遭云罗解,翻谪夜郎悲。
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
惭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
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
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人肺腑。
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
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而返其怀。汗漫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