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宋代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白话译文

挽了一个松松的云髻,化上了淡淡的妆容。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轻盈的身体。她的舞姿就像飞絮和游丝一样,飘忽不定。

此番一见不如不见,多情不如无情。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庭院深深,斜月高挂,四处无声。

词句注释

  1.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
  2. 宝髻: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发髻。
  3. 铅华:铅粉、脂粉。
  4. “青烟翠雾”二句:形容珠翠冠的盛饰,皆为妇女的头饰。
  5. 轻盈:形容女子的仪态美。
  6. 争如:怎如、倒不如。

作品赏析

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

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

这首小令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创作背景

宋王朝对于文臣,在物质上是特加优遇的,“恩逮及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赵翼《二十ニ史札记》)他们俸禄之优厚,生活之丰裕,为前代所未有。做官的大都家有“家妓”,官有“官妓”(地方妓聚居于乐营,或称“营),他们经常征逐于丝竹管弦之间。这种生活环境就成了艳词滋蔓的温床。当时的文人,包括政治家,并不把写词当作正统的文学创作,而是作为”小道”“薄技”看待的。在觥筹交错、酒酣耳热的时候,他们逢场作戏,写些香软的东西,付之歌喉,以佐“清欢”,在他们看来,并不违背“圣教”。宋代的艳词有很多就是在灯红酒绿中产生的。只有十足的伪道学家オ矢口不谈男女之事,把自己的真实感情严严实实封闭起来,不肯露出半点。司马光还不是这种人。他有时喜欢开个小玩笑。从词意看,司马光在宴会上看到一位舞妓,写下了《西江月》这首词。

名家点评

  • 宋·赵德麟《侯鲭录》卷八:司马文正公言行俱高,然亦每有谑语,尝作诗云:“由来狱吏少和气,皋陶之状如削瓜。”又有长短句云:“宝髻匆匆梳就”(词略)。风味极不浅,乃《西江月》词也。
  • 明·梅鼎祚《青泥莲花记》卷七:姜叔明论司马温公席上《西江月》词所谓“宝髻松松绾就”者,此宣和间耻温公独为君子,托为词,然《青箱》《东皋》又有温公《阮郎归》《锦堂春》,若张忠定、韩魏公、曹修古、吴毅甫、文丞相诸公,并有赋咏,寄情不浅,即都官有《花娘歌》《翡翠词》,《侯鲭录》载之云:“谨厚者亦复为之。”吴处厚曰:“文章纯古,不害其为邪,文章艳丽,不害其为正。世或见文章铺陈仁义道德,便谓是正人,若言及花草月露,便谓邪人,亦不尽然也。”
  • 清·冯金伯《词苑萃编》卷四:温公《西江月》(略):人非太上,未免有情,当不以此污其白璧也。
  • 清·邓廷桢《听秋声馆词话》卷十九:司马温公《西江月》(词略),极艳冶之致。或谓决非公作……抑知靖节《闲情》,何伤盛德。同时范文正、韩忠献均有丽词,安知不别有寄托。若谓绮语不宜犯,以训子弟则可,不应以律前贤。
  • 清·陈廷焯《词坛丛话》:司马温公词,有“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之句数公勋德才望,昭昭千古,而所作小词,非不尽态极妍,然不涉秽语,故不为法秀道人师呵。《闲情集》卷一:真情至语,《西厢》“多情总被无情恼”,浅矣。
  • 清·杨深秀《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五十首》(专论山右诗人):约指银钩弹落雁,搔头宝髻咏佳人。漫固绮语轻温潞,著手能令天下春。(注:首句用潞公(文彦博)诗,次句用温公词。)
  • 清·李希深《论诗绝句四十首》:明妃曲未逊欧王,司马才如蜀郡扬。更喜酒醒人散处,月明深院对新妆。

猜你喜欢

哀溺文序

唐代 • 柳宗元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引驾行·虹收残雨

宋代 • 柳永

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背都门、动消黯,西风片帆轻举。愁睹。泛画鹢翩翩,灵鼍隐隐下前浦。忍回首、佳人渐远,想高城、隔烟树。

几许。秦楼永昼,谢阁连宵奇遇。算赠笑千金,酬歌百琲,尽成轻负。南顾。念吴邦越国,风烟萧索在何处。独自个、千山万水,指天涯去。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 •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龙池

唐代 • 李商隐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司马光
简介描述: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后代。

司马光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中进士甲科。先后任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御史中丞等职。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坚决辞去枢密副使的任命,隐居洛阳十五年,专心编撰《资治通鉴》。宋哲宗即位后,高太后听政,司马光回朝任职,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为相八个月后病卒。追封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配享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又从祀历代帝王庙。

司马光在史学、哲学、经学、文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代表作有《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游山行记》《注古文学经》《家范》《医问》等。其在文学上明确反对辞藻堆砌,提倡“可用之文”,推崇文以载道。在宇宙论上认为“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在人性论上坚持“善恶混”;在道统论上推崇荀(况)、扬(雄)而对孟子则颇多微词;在王霸论上,持“王霸无异道”立场。司马光为人忠直严谨,低调淡泊,有破瓮救友、诚信卖马等逸事,为世人乐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