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逢春春莫咍,朱颜不肯似春回。
酒因多病无心醉,花不解愁随处开。
荒径倦游从碧草,空庭懒扫自苍苔。
相逢谈笑犹能在,坐待牵车陌上来。
年纪老大又逢春天,春天呵,你不要嘲笑人已老年,青春的容颜本不肯像春天一样总是返回人间。
因为多病,我早都无心醉饮,不解愁的花儿却随意开得鲜艳。
厌倦了漫游,任碧草长满荒芜的小径,空寂庭院懒得清扫,由它青苔生遍。
只有和你相见谈笑能令我常觉欣慰,我等待你乘车从大路来到我面前。
首联点题,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春天充满希望、朝气。但偏偏是在诗人生命的暮年。春天带来的喜悦毕竟掩不住人生迟暮的伤感,因为岁月刻在脸上的痕迹是不会像冬去春来一样返老还童的,所以诗人希望春天莫要见怪。看似幽默的语句中实则饱含几多心酸,几许无奈。
颔联写诗人的身心状况。‘牺因多病无心醉”写自己年老多病,不能贪恋酒杯。“花不解愁随意开”,花开带给诗人的不是欣喜,而是更多的烦闷。诗人怪花到处乱开,蛮不讲理之中可以想见诗人内心的烦躁:身体上经受着病痛的折磨,内心由于政治的失意而满腹忧愁,也难怪诗人对着明媚的春光却无动于衷了。
颈联写诗人的生活状态。身心疲倦地沿着没人修理变得杂草丛生的小径漫步,一个“倦”字,写出了诗人的内心体验,常年在政治斗争的阴影里,令诗人身心疲倦:在洛阳期间,内心始终不能得到解脱,漫步于春光碧草之中,仍然不能令其感到放松。“空庭懒扫自苍苔”更是“倦”字的延伸,因为疲倦,懒于做事,所以庭台上才会布满苍苔,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对这里的生活并不尽意,他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人,更像是一个暂居此处的客人。虽然身在朝野,心却依然留在朝中,也难怪要如此郁郁寡欢了。
尾联写了诗人和邵雍的友谊。在内心如此烦闷的情况下,朋友来了还是会谈笑风生的,“坐待牵车陌上来”,诗人盼望与朋友聊天的心情是急切的,可见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依。
司马光虽不以诗为名,但他的诗工稳、亲切,诗风较平实。这首诗亦是如此,他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意,句句无虚设,看似平常的话语实则包蕴着诗人内心复杂的感情经历。
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力请守郡。四年四月,改判西京御史台,来到洛阳,始与邵雍相识(见《邵氏闻见录》卷十八),并很快成了莫逆之交。在哲学思想上,二人都讲究象数之学,在政治上,都反对王安石新法,只是表现形式上不同。他们经常在一起作诗唱酬,这就是其中的一首。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红茉莉,穿作一花梳。金缕抽残蝴蝶茧,钗头立冬凤凰雏。肯忆故人姝。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
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騜鶾。
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顽。
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翦刷供帝闲。
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
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念著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
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