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不见

唐代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风摧寒梭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白话译文

骑在白马上,那是谁家的少年?他是在龙城边塞戍城立功之人。

天气塞冷,天山积雪厚有三丈,怎么适合远行呢?

春日的蕙兰忽而变得枯萎,成了秋草,闺中的美人也已到迟暮之年。

风吹动寒梭发出的声响,月亮伴着清霜,更显出间中女子的无限伤悲。

还记得与丈夫离别的那年,门I前种的桃树与她齐眉。

如今桃树已经高百余尺了,很多枝条已经枯萎了。

终然不见丈夫归来,只有凄伤的眼泪独自空流。

词句注释

  1. 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乐府古题要解》:“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
  2. 黄龙:又名龙城,古为边远之地,在今辽宁省朝阳市一带。此处泛指边塞地区。
  3. 天山:唐时称伊州至西州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
  4. 春蕙:一种香草,似兰,春时开花。
  5. 莎鸡:昆虫名。又名络纬,俗称纺织娘、络丝娘。
  6. 寒梭:梭,织布的梭子。因时值秋天,故称寒梭。
  7. 霜闺:秋闺。此指秋天深居内室的女子。

作品赏析

这首诗为一首阅怨诗,以思妇于过去的回忆与想象起;以如今的空守家中、行人来归结。词句简单明朗,理解良读带来的结果,便是人们对于这位闺中少妇仿佛还带着复杂而哀伤的情感更为深切的体悟,与更为说身处地的慨叹,使全诗简单平实的笔触,平添了更为触动人心弦的感染力。

诗的首二联是女子之想象,时光已逝,独守闺中的少妇只得一边一遍一遍地数着郎君犹在的为数不多的回忆度日,一边暗自懊悔:那骑在白马上俊朗的翩翩少年,正是那要在龙城边塞戍边立功的热血男儿。只可惜,如今的天山天寒地冻,积雪三丈之深,哪里是适合远行的时候呢?回忆的,是丈夫多年未归导致的对当年送君戍边的无尽懊悔,更显女子思之深、爱之切。

第三联是时光之逝,更是时令之暗指。转眼之间,春日的兰花已变成了秋风里枯黄的草木,又是一年的春去秋来,时光在苒,曾经的美人已是朱颜不再,已至迟暮。第四联更是用深秋霜月之景,与上句呼应,尽显女子境况之伤悲寒凉,一代女中豪杰都曾叹“秋风秋雨愁煞人”,更何况此一弱女子。冷肃的秋风吹起梭子猎猎作响,可吹凉的又何止是那一只梭子,怕是那一颗日夜期盼行人归乡的心,也是已经在那年复一年的秋风中被吹得千疮百孔,甚是寒凉了,至此清晰地幻勒出了闺中女子的无尽伤悲。若说这两联以清冷之环境衬人物凄清之心境已是足以令人心痛,那么接下两联中仿佛事不关己的,只是简简单单的对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的笔触,再加上尾联中泪空流之语,便是一只大手,轻缓地、猝不及防地触动了人心中柔软的地方,令人感受到眼中的温热:遥想离别那年,你我种下的桃树才到我眉眼处,可如今,花开花落几十年,枝条一年年地抽出了新芽又枯萎,那曾经与我一同栽树的人啊,你究竟身在何处?可这样的低语,恐怕唯有那桃树听到了,便只得留那凄伤的眼泪暗自流淌。其间压抑着不为人所知的心酸凄苦,由此可见。

总之,这六句一忆别时,一说今昔,借桃树的发展变化,表明离别时间之久;而桃花一年一年开放,如今既成“枯枝”,自然不会再开花。正如前人咏荷一样,它也是“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李璟《摊破浣溪沙》)了。这样自然生发迟暮之感了。最后点题“独不见”,以“流泪空自知”的极度悲切结束。

这首诗题材较为常见,是诗人们较常作的闺怨诗,然而这首诗却用简单明朗的笔触,采用想象、对比等手法,将一位独守闺中几十载,郎君杳无音信而不知何时还归的思妇影象展现得极为丰满。而后六句中过去与现实的闪现,颇有归有光“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的哀伤、无奈与悲凉之感,令人唏嘘不已。

创作背景

这是李白二百三十首乐府歌吟中的一首,也是李白大约一百三十多首有关妇女题材的诗中的一首。结束了许多年的分割扰攘,从建立起轰轰烈烈的大唐王朝后,四邻战事不断发生:有的属于防御自卫性质;有的则是穷兵黩武的拓边战争。虽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但“岂为妻子谋”,闺中思妇的寂寞和怀念,便大量出现在唐人诗篇中。这首诗是其中的典型作品

名家点评

  •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太白诗:“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又云:“水国秋风波,殊非远别时。”“岂是”、“殊非”,变幻二字,愈出愈奇。
  •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喓喓草虫,趯趯阜螽”、“卉木萋止,女心悲止”,思妇之言,《三百篇》具矣,幽怨凄清,宛然可听。
  • 近代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风摧”二语,读之使人意境清飒。

猜你喜欢

优钵罗花歌

唐代 • 岑参

参尝读佛经,闻有优钵罗花,目所未见。天宝景申岁,参忝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领伊西北庭度支副使。自公多暇,乃刀府庭内,栽树种药,为山凿池。婆娑乎其间,足以寄傲。交河小吏有献此花者,云得之于天山之南。其状异于众草,势巃嵸如冠弁。嶷然上耸,生不傍引,攒花中折,骈叶外包,异香腾风,秀色媚景。因赏而叹曰,尔不生于中土,僻在遐裔,使牡丹价重,芙蓉誉高,惜哉!夫天地无私,阴阳无偏,各遂其生,自物厥性,岂以偏地而不生乎,岂以无人而不芳乎?适此花不遭小吏,终委诸山谷,亦何异怀才之士,未会明主,摈于林薮邪!因感而为歌,歌曰:

白山南,赤山北。

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

叶六瓣,花九房。

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

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过楚宫

唐代 • 李商隐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五代 • 毛熙震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清代 •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李白
简介描述: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