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听·吹

元代白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白话译文

笛声像崩裂的石块穿云而过一样高亢,接着笛子横吹,音调越发清纯雅正。听来就像穿越于风霜天气里的沙漠,鹧鸪在疾风中极力想要纠正姿态。凤凰台上日暮之时黑云遮盖,梅花竟被惊动,化为黄昏的雪花。人声都没有了,这时一声笛声,把江楼上的月亮都吹落下来。

词句注释

  1. 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的十二宫调之一。驻马听:曲牌名,入双调,八句六韵。
  2. 裂石穿云:形容乐声高亢。
  3. 玉管:乐器名,从下文“宜横”和“梅花”看来,当系“笛”一类的乐器。玉,形容其名贵。横:横吹。清更洁:形容格调清雅纯正。
  4. 凤凰台:有二处,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角,六朝宋时所建。相传建前该处有凤凰飞集,故称。二即甘肃省成县东南之凤凰山。从上文“霜天沙漠”来看,此处当指后者。
  5. 梅花:古有横吹曲名《梅花落》。

作品赏析

这首小令通过对笛声的描绘表现了吹笛人的高超技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随着演奏或歌唱的进行,它也随之消失在茫茫太空。古人为了表达把优美动人的音乐“留住”的意愿,就有了“余音绕梁”的神话故事:《列子·汤问》中说“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然而白朴的《驻马听·吹》这首小令却为读者“录”下了一段历数百年而不息的笛曲,使人们至今依然能够感受到这支笛曲的荡气回肠、悠扬嘹亮的旋律。

此曲作者运用通感的手法,借助想象和比喻,立体地再现了悠扬清雅的笛曲。这笛声可听——“裂石穿云”“清更洁”;这笛声可见——从苍凉、悠远、凄清的笛声中,读者似乎看到了“霜天”的凄清,“沙漠”的旷远,“鹧鸪”的低回翻飞;这笛声可感——笛声具有“感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使得因为美妙的笛曲遏止的行云把凤凰台都遮住,满树梅花感动得纷纷飘落,化作黄昏的片片飞雪,感到“暗香浮动”送来的阵阵幽香。

小令虽然篇幅很短,但却包蕴十分丰富,层次分明而衔接浑成。一、二句写笛声响起,突兀而起,将“裂石穿云”这一异常鲜明而突出的形象比喻突如其来地布陈于读者的面前,“苦调凄金石”的音响效果和“石破天惊逗秋雨”的形象效果充分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高度集中于这支响彻云霄的笛曲上;中间四句写笛曲吹奏,作者用了“霜天”“沙漠”“鹧鸪”“暮云”“梅花”等视觉形象,让读者通过联想感受笛曲的苍凉、旷远、凄清的意境以及摄魂夺魄的艺术魅力;以凤凰台上箫史、弄玉的历史典故暗示吹奏者具有仙人一般非同凡响的高超技艺;结尾两句写曲终,以极度夸张的“落月”效果收束全篇。在万籁俱寂之中,悠悠笛曲竟将挂在楼头的江月悄悄吹落。月落无声,映衬出笛声的魅力无穷,仿佛世界万物都深深地沉浸于乐声的感动之中。神思绵缈,意境悠远,余音绕梁,完成了对笛声艺术魅力的刻画和渲染。作者在短短的八句中,写出了三个阶段笛声的变化特点:起处的突兀,中间的丰富,结尾的余韵;更以丰富的联想,贴切的比喻,生动的夸张,自然巧妙、毫无斧凿之痕的用典写出了自己对笛曲的独特感受。

创作背景

此曲创作时间难以确证。白朴幼年遭受了家国之难,怀有对故国的哀叹以及对元朝现状的愤懑之情,一生拒绝出仕,放浪形骸,向往远离尘嚣的闲散生活,大多数时间都寄情于山水。在他的创作中,有将近大半散曲都是写景咏物的。因此他的作品经常会出现描写他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这支小令就是表现其悠游生活的作品之一。

名家点评

  •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曾永义《黑暗时代的自由颂——元人散曲》:这支曲子由于是“咏物”,境界都是造设出来的,而“车遮”韵的声音,使得词情更加清绝。其中“霜天沙漠”和“江楼月”其实不能同篇出现,因为一个在塞北,一个在江南。

猜你喜欢

帆山子传

清代 • 袁枚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彼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佩环。椭狡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唐代 • 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夜来风雨。怅小园梅萼,飘坠无数。才见花开,又见花飞,转眼便成尘土。但教落去人知惜,更何必、重幡深护。只愁它、没个知音,枉自魂销千古。

日暮。凭高不见,叹繁华似梦,韶光迅羽。乍雨乍晴,轻暖轻寒,种种恼人情绪。天心到此应难问,漫惆怅、留春不住。看枝头、点点残英,空剩寒香一缕。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唐代 • 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望月有怀

唐代 • 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白朴
简介描述:

白朴(1226年–1306年后),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晚岁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金朝官员白华之子。

据元钟嗣成《录鬼簿》和明清之际李玉《北词广正谱》记载,白朴作杂剧16种,全本流传下来的仅有《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今存本是否为白作有争议)3种,《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双雕》两种存残曲。白朴还是著名的散曲作家和词人。有词集《天籁集》流传至今。散曲今存小令36首,套数4套。

近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和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郑马为妥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