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暮雪

元代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白话译文

万里长空飘卷着如玉般的雪花,水中的小洲积雪洁白如银。

南去的大雁早巳不见踪迹,黄昏时层叠的山崖同早晨一样光明。

渔翁感到了寒冷想要归去,但回巴陵的道路已分辨不清。

因为渔翁乏困自任孤舟漂流,白云深处闪出一点蓑衣背影。

词句注释

  1. 江天暮雪:北宋画家宋迪所绘《潇湘八景》之一。潇湘,指湖南省一带。
  2. 玉花:雪花,化用梁昭明太子《黄钟十一月启》中“玉雪开六出之花”意。
  3. 汀洲:水中小片陆地。浩浩:广大貌。
  4. 暮:黄昏,傍晚。
  5. 巴陵:今湖南岳阳市。
  6. 坐:因为。
  7. 蓑:蓑衣,雨具名,多以蓑草(即龙须草)制成。这里代指渔翁。

作品赏析

这首《江天暮雪》为《潇湘八景》中之景,独立成章。

首联在大处落笔,小处着眼,气度不凡,渲染天上地下万里雪飘之景,“长空”与“汀洲”分别扣住诗题中“天”“江”二字,由上往下,有动有静地进行描写,在总体性的渲染中,以“卷玉花”三字做细处特写。诗人用“卷”字尤其生动地表现了大雪纷飞的景象。

颔联是说天寒地冻,不再有大雁掠过的身影。雪花飘洒,银装素裹的千峰万崖,到了傍晚却因白雪反而映如天明。诗人这两句继续大手笔地描摹江天暮雪的不凡气度。写“千崖”,足见视野之广,心胸之阔。诗人抓住了“暮雪”所特有的那种光照色调,写出了雪光映射,暮时变晓的半幽半明。

颈联将笔触由江天雪景转到孤舟渔翁,以他来点活全幅画面。天气寒冷,渔翁欲归,但大雪蔽江,竟一时难辨归路,于是,渔翁干脆“坐睡”任船“自流”,那船越行越远,渐隐于暮雪之中。

尾联用笔轻轻一点, 意境全出,“船自流”的结果,是在视野中留下了一抹渐行渐杳的痕影,这一余韵袅袅的结尾,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纵深感,传现出“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风韵。

这首诗描写乘船行于江中,傍晚遇到雪时的情景。以五言写来既玲珑剔透,又气势磅礴。诗人在大与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处理上独具匠心。这一幅江天暮雪图中,不仅有“长空卷玉花”,也有皓洁一片的白汀洲,既浏览千山万崖的暮雪晓色,又点缀“孤舟蓑笠翁”的晚归迷途。有阔如江天,更有小若蓑舟。诗人以“长空”起笔,以“云深”收思。看雪花飞卷,想蓑翁飘远。着墨不多而情韵悠长,实取柳宗元《江雪》之境界,并添李白“长江天际流”之气魄,堪称冬景雪情诗作之最。

全诗首尾映照,动静相间,意境高远,于浩浩苍茫中寓足了清逸神妙的韵致。

创作背景

该诗具体创作年份未知,诗人出使安南途经湖南橘子洲时看到眼前的景象,是为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逐写下此诗。

名家点评

  • 清代学者王文濡:“描写暮雪,传神阿堵。”(《元明诗一百首》)
  • 清代文学家陶玉禾:“刚中长古,骨格道劲,才气横逸,无凑句趁韵诸弱笔,可以独张一军。”(《元诗选》)

猜你喜欢

拟小山篇

唐代 • 徐惠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诸葛亮论

宋代 • 苏轼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衮,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 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大患也。

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不可强民以思汉,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鄂州南楼书事

宋代 •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探春

宋代 • 黄庶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陈孚
简介描述:

陈孚(1240年-1303年),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陈孚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