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少司命

先秦屈原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㠯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白话译文

秋天的兰花和芳香麋芜,在祭堂的四周并列生长。

绿色的叶片雪白的花朵,散发出阵阵袭人的清香。

世人自有他们的好儿女,你为何还要为他们忧伤?

堂下秋兰正在繁茂开放,嫩绿叶片长在紫色茎上。

满堂啊都是祭祀的美人,你却忽然对我眉目传情。

但进出没有对我说句话,乘旋风驾云旗飘然而去。

悲啊最悲的是生生别离,乐啊最乐的是新新相知。

穿着荷花衣裳蕙草衣带,突然来到了转眼又不在。

晚上你投宿在天国郊外,你啊在云端里把谁等待?

我真想和你在咸池沐浴,你的香发应到旸谷去晒。

盼望你啊你却总是不来,临风高歌我的愁绪难解。

翠色旌旗孔雀毛的车盖,你乘着上九天为民除害。

高居长剑保护下一代啊,只有你才是人命的主宰!

词句注释

  1. 九歌:《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
  2. 少司命:主管人间子嗣的神。
  3. 秋兰:兰的一种。古所谓兰草,叶茎皆香。秋天开淡紫色小花,香气更浓。古人以为生子之祥。麋芜:即“蘼芜”,细叶芎藭,叶似芹,丛生,七、八月开白花。根茎可入药,治妇人无子。
  4. 罗生:并列而生。堂:神堂。
  5. 素华:一作“素枝”,开满白花的枝杈。《楚辞考异》引一本作“华”。王逸《楚辞章句》释此句为“吐叶垂华”,则本作“华”。
  6. 芳菲菲:香气浓郁。袭:指香气扑人。一说侵袭。予:我,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自谓。
  7. 夫:发语词,兼有远指作用。美子:美好的孩子。
  8. 荪:溪荪,石菖蒲,一种香草。古人用以指君王等尊贵者。诗中指少司命。何㠯:因何。㠯,同“以”。
  9. 青青:借为“菁菁”,草木茂盛貌。
  10. 美人:指祈神求子的妇女。一说指参加祭祀的人们。
  11. 忽:很快地。余:我,少司命自谓。目成:用目光传情,达成默契。
  12. 回风:旋风。云旗:以云为旗。
  13. 悲莫悲:悲没有比……更悲。
  14. 荷衣:用荷做的衣服。蕙带:蕙草编织的衣带。
  15. 儵:同“倏”,快速、迅疾的样子。逝:离去。
  16. 帝郊:天界。
  17. 君:少司命指称大司命。须:等待。因大司命受祭结束后升上云端等待,故少司命这样问。
  18. 女:汝。咸池:神话中天池,太阳沐浴的地方。此句上原有“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王逸无注。《考异》云:“古本无此二句。”按此二句与《九歌·河伯》中二句重复,当是由《河伯》所窜入。
  19. 晞:晒干。阳之阿:即阳谷,也作旸谷,神话中太阳升起的地方。
  20. 美人:此处为大司命称少司命。大司命在云端,少司命尚在人间受祭,所以大司命这样说。
  21. 怳:神思恍偬惆怅的样子。浩歌:放歌,高歌。
  22. 孔盖:用孔雀羽毛装饰的车盖。翠旍: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旌旗。旍,同“旌”。
  23.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此处指天之高处。抚:持。彗星:俗称扫帚星,古代传说中是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恶星。
  24. 竦:肃立。此处指笔直地拿着。拥:抱着。一说保护。幼艾:少年儿童,即《礼记·月令》所说“养幼少”的“幼少”。
  25. 正:主宰。

作品赏析

《九歌·少司命》是少司命(充作少司命的灵子)与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的对唱。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此诗全篇都是巫的独唱。

《九歌·少司命》全篇可分六节,开头六句为首节,后面每四句为一节。其末云“荪独宜兮为民正”,则末一节为男巫之唱词。那么,第一节(有“荪何㠯兮愁苦”句)也应为男巫所唱。由歌词内容看,二、三、四节为少司命唱词,五、六节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

因为此篇演唱同前一篇《九歌·大司命》是连接的,少司命、大司命已在场,故再没有下神、迎神的话,但《少司命》的宾主关系与《大司命》相反。《大司命》后半是女巫以少司命口吻所唱,故《少司命》开头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唱出,来赞颂少司命。从情绪的承接来说,《大司命》中少司命反覆表现出愁苦的心情,故《少司命》开头大司命说:“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㠯兮愁苦?”

此诗开头“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两句,一方面是对少司命这个爱护生命的女神的烘托,另一方面也暗示此祭祀为的是求子嗣。《尔雅翼》云:“兰为国香,人服媚之,古以为生子之祥。而蘼芜之根主妇人无子。故《少司命》引之。”《政和证类本草》也说芎藭根茎可以入药,治“妇女血闭无子”。所以说,这两句不仅更突出了诗的主题,也反映了一个古老的风俗。

少司命一开始就赞叹的也是兰草,同样暗示了生子的喜兆。“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是说来参加迎神祭祀的妇女很多,都希望有好儿好女,对她投出乞盼的目光,她也回以会意的一瞥。她愿意满足所有人的良好愿望。她同这些人既已“目成”,也就没有愁苦了。她看了祭堂上人的虔诚和礼敬,心领神受,“入不言”而“出不辞”,满意而去。她乘着旋风,上面插着云彩的旗帜。对于她又认识了很多相知,感到十分快活;而对于同这些人又将分离,感到悲伤。这是将人的感情与神相通,体现出女神的多情。

下面一节则是女神说自己的服饰和离开祭堂的情形。“荷衣兮蕙带”同大司命的“云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比起来,带有女性的特征。“夕宿兮帝郊”是说自己离开后将去的地方。《礼记·月令》孔颖达正义引《郑志》,简狄被以为禖官嘉祥之后,“祀之以配帝,谓之高禖”,则由之转化而来的少司命宿于帝郊,也是有原因的。“君谁须兮云之际”是反过来回问大司命的话。

第五、六节都是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所唱,先是回答少司命的问话:“我等待你,要陪你到咸池去洗头,在阳阿之地晒发。因为一直等你不来,所以在云端恍然而立,临风高歌。”最后一节描述了少司命升上天空后的情况,描绘出一个保护儿童的光辉形象:她一手笔直地持着长剑,一手抱着儿童。她不仅是送子之神,也是保护儿童之神。“荪独宜兮为民正!”事实上唱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少司命的崇敬与爱戴。

《九歌·大司命》和《九歌·少司命》塑造了两个形象:威严的大司命和温柔多情的少司命。一个体现出阳刚之美,一个体现出阴柔之美。但他们的形象又不是单一的,图案化的:大司命在威严的背后,也体现了对于女性的关切、赞扬与爱护,而少司命在多情善感的背后,具有刚毅而凛然不可犯的一面。她虽是一个一往深情的女性,在保护儿童的方面却是一个不可干犯的女神。这两首诗都是一方面用人物自白、倾吐内心的方式展示其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用对方眼中所见来刻画,由对方的赞颂从旁表现的办法,既变换角度,又内外结合,互相映衬。可以说,两首诗中的每一段唱词,都是既写“他”,又写“我”。这两首诗也都采取了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所以辞采华丽,又韵味深长。

创作背景

《九歌·少司命》是为祭祀少司命而作的歌舞辞。过去楚国南方的沅江、湘江之间的风俗信奉鬼神,崇尚祭祀。其祭祀过程有歌舞鼓乐以祭神。屈原在这些地区徘徊游走,记载并对当时乡民祭祀之礼、歌舞之乐、所唱之辞进行加工创作。这篇就是当时男巫迎祭女神的祭祀之辞,和与姊妹篇《九歌·大司命》并列,表达了男女相慕之意。

名家点评

  •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忽独与余兮目成’)曲尽丽情,深入冶态。裴铏《传奇》,元氏《会真》,又瞠乎其后矣”。
  •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虽尔怳忽,何言之壮也!‘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是千古情语之祖。”
  • 清代林云铭《楚辞灯》:“开手以堂下之物起兴,步步说来;中间故意作了许多波折,肆意摇曳,但觉神之出入往来,飘忽迷离,不可方物;末以赞叹之语作结。与《大司命》篇一样机轴,极文心之变化,而步伐井然,一丝不乱。”

猜你喜欢

秦士录

明代 • 宋濂

邓弼,字伯翊,秦人也。身长七尺,双目有紫棱,开合闪闪如电。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市门石鼓,十人舁,弗能举,两手持之行。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弼自据中筵,指左右,揖两生坐,呼酒歌啸以为乐。酒酣,解衣箕踞,拔刀置案上,铿然鸣。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曰:“有是哉?”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复询历代史,上下三千年,纚纚如贯珠。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泰定初,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通,弼曰:“若不知关中邓伯翊耶?”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王令隶人捽入,欲鞭之。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间者驾海舰,互市于鄞,即不满所欲,出火刀斫柱,杀伤我中国民。诸将军控弦引矢,追至大洋,且战且却,其亏国体为已甚。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等,尤志士所同愤。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舌久不能收。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曰:“能。”“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顾左右曰:“姑试之。”问所须,曰:“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王即命给与,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王自临观,空一府随之。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由是狂名振一时,至比之王铁枪云。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环视四体,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史官曰: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绝。玄鸟来降,失家,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

四哀诗李钦叔

金朝 • 元好问

赤县神州坐陆沈,金汤非粟祸侵寻。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

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

鹪鹩赋

魏晋 • 张华

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翔集寻常之内,而生生之理足矣。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彼鹫鹗惊鸿,孔雀翡翠,或淩赤霄之际,或托绝垠之外,翰举足以冲天,觜距足以自卫,然皆负矰婴缴,羽毛入贡。何者?有用于人也。夫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故赋之云尔。

何造化之多端兮,播群形于万类。惟鹪鹩之微禽兮,亦摄生而受气。育翩翾之陋体,无玄黄以自贵。毛弗施于器用,肉弗登于俎味。鹰鹯过犹俄翼,尚何惧于罿罻。翳荟蒙笼,是焉游集。飞不飘飏,翔不翕习。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栖无所滞,游无所盘。匪陋荆棘,匪荣茞兰。动翼而逸,投足而安。委命顺理,与物无患。伊兹禽之无知,何处身之似智。不怀宝以贾害,不饰表以招累。静守约而不矜,动因循以简易。任自然以为资,无诱慕于世伪。

雕鹖介其觜距,鹄鹭轶于云际。稚鸡窜于幽险,孔翠生乎遐裔。彼晨凫与归雁,又矫翼而增逝。咸美羽而丰肌,故无罪而皆毙。徒衔芦以避缴,终为戮于此世。苍鹰鸷而受緤,鹦鹉惠而入笼。屈猛志以服养,块幽絷于九重。变音声以顺旨,思摧翮而为庸。恋钟岱之林野,慕陇坻之高松。虽蒙幸于今日,未若畴昔之从容。海鸟鶢鶋,避风而至。条枝巨雀,逾岭自致。提挈万里,飘飖逼畏。夫唯体大妨物,而形瑰足玮也。

阴阳陶蒸,万品一区。巨细舛错,种繁类殊。鹪螟巢于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侬是嶔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有人一笑坐生春。

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颦宜笑越精神。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唐代 • 刘长卿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屈原
简介描述:

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芈姓(一作嬭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一说屈氏的来源是西周前期的楚国人屈紃)。

屈原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