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寄公度

宋代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白话译文

芙蓉都已凋落,远天涵着近水,苍茫一片,黄昏时秋风阵阵,涌起波澜。我独自在小楼东畔,久久地倚着栏杆,看分飞的双燕各自东西,远远向寒云飞去,引起我一怀愁绪。

浮生有多少难以消释的烦恼,真应该在醉乡中老去。光阴荏苒,京城又盖满纷纷大雪。我的朋友,你时时都会登上高台把我怀想,你将寄给我一枝梅花,饱含着美丽的江南春光。

词语注释

  1.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 公度:作者友人,生平未详。
  3. 芙蓉:指荷花。涵:包含,包容。
  4. 沧:暗绿色(指水)。
  5. 背飞双燕:双燕相背而飞。此处有劳燕分飞、朋友离别的意思。
  6. 阑:栏杆。
  7. 合:应该。尊:同“樽”,酒杯。
  8. 故人二句:用陆凯赠梅与范晔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曾赠诗……”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此处化用其意。

作品赏析

这首《虞美人》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词作,上片主要写景,而景中含情,下片集中写事,从词人自身和友人双方入手,更显彼此情谊之深挚。全词借景寓情,情感真挚深厚,格调悲凉深沉,语言清婉雅丽。

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两句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芙蓉”三句,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由下及上,先由细处着笔。“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暮色将至,水面上腾起浓浓的雾气,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沧波起”点出寒意,冬季傍晚时分,波涛涌动,带来阵阵寒气。这两句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 “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下片直抒念远怀远之情。“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两句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友情的思念彼此相似:我之思彼,亦如彼海内存知己之思我,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这是用典,却又切合作者当年与友人置酒相别的一段情事。折梅相赠这一典故,在这里具有普遍与特殊的双层含义,用典如此,可谓表里俱化了。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舒亶因与尚书省意见相左逐出京城,在家赋闲十年后,再次被任用。但入京后却已是物是人非,不由得对自己的身世感到孤独和凄凉并且渴望友人的信息,于是创作了这首词并寄予一为字为公度的友人。或以为此词题中的公度为黄公度,非是。黄公度生于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其时舒亶已去世六年。《全宋词》收舒亶词中有《蝶恋花》调,题为“置酒别公度座间探题得梅”。其词云:“折向樽前君细看,便是江南,寄我人还远。手把此枝多少怨。小楼横笛吹肠断。”又有《醉花阴》调,题为“越州席上官妓献梅花”。其词云:“月幌风帘香一阵,正千山雪尽。冷对酒蹲旁,无语含情,别是江南信。”因此,这位叫公度的作者友人,可能是越州一带的官员。作者在越州及北上之前,都曾有席上献梅得梅之事,并与当时的饮酒狎妓生活有关。

名家评价

  • 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纵不识字,亦知是天生好语。
  • 近代·赵万里等《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寄公度》云:“芙蓉落尽天涵水……”含思幽远,出语自然,其工力未可几及。
  • 近代·朱祖谋《北宋三家词》:如此等雅词,倘出太虚(秦观)、无咎(晁补之)之手,便觉神骨俱仙,乃辱以舒信道乎。(附)
  • 近代·谭莹《论词绝句一百首》:名推菩萨蛮词好,实使东坡到海南。各各赏者同此调,我朝贻上宋花庵。
  • 近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写境,下片抒情,用笔极疏隽。起两句,写沦波浩渺,是远旷之境。次两句,写燕贴云飞,是高寒之境。“独向”一句,总承,且见登高怀人之意。换头,从对面说起,愿故人登高时折梅寄赠,以慰相思,情意甚厚。

猜你喜欢

九日渡江

明代 • 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

沁园春·咏菜花

清代 • 陈维崧

极目离离,遍地濛濛,官桥野塘。正杏腮低亚,添他旖旎;柳丝浅拂,益尔轻飏。绣袜才挑,罗裙可择,小摘情亲也不妨。风流甚,映粉红墙低,一片鹅黄。

曾经舞榭歌场,却付与空园锁夕阳。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沉吟久,怕落红如海,流入春江。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唐代 • 李贺

大人乞马癯乃寒,宗人贷宅荒厥垣。

横庭鼠径空土涩,出篱大枣垂珠残。

安定美人截黄绶,脱落缨裾暝朝酒。

还家白笔未上头,使我清声落人后。

枉辱称知犯君眼,排引才升强絙断。

洛风送马入长关,阖扇未开逢猰犬。

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

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

欲雕小说干天官,宗孙不调为谁怜?

明朝下元复西道,崆峒叙别长如天。

唐多令·枫老树流丹

清代 • 蒋春霖

枫老树流丹。芦花吹又残。系扁舟、同倚朱阑。还似少年歌舞地,听落叶、忆长安。

哀角起重关。霜深楚水寒。悲西风、归雁声酸。一片石头城上月,浑怕照、旧江山。

菩萨蛮·小庭花落无人扫

五代 • 孙光宪

小庭花落无人扫,疏香满地东风老。春晚信沉沉,天涯何处寻?

晓堂屏六扇,眉共湘山远。怎奈别离心,近来尤不禁。

舒亶
简介描述:

舒亶(1042年-1104年),字信道,号懒堂,明州慈溪(今浙江宁波)人,中国北宋词人。

舒亶于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举进士,初官临海县尉。神宗熙宁中,为审官西院主簿。熙宁八年(1075年),召为权监察御史里行,加集贤校理。元丰初(1078年),与李定论奏苏轼作歌诗讥讪时事,并上其诗3卷,酿成乌台诗案,为后世所鄙。元丰五年(1082年),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逾月,为御史中丞,举劾多私,气焰熏灼,见者侧目。后坐罪废斥,远近称快。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任湖北都钤辖。崇宁二年(1103年)正月,知荆南,平寇有功。崇宁三年(1104年),舒亶卒,享年六十三岁。

舒亶工诗词,诗歌多为近体,以写景咏物见长,意象生动,清丽俊逸,不亚唐人绝句,王灼称其词“思致妍密,要是波澜小”。原有文集100卷,不传,曾慥《乐府雅词》选录其词48首,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为《舒学士词》1卷。

舒亶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