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高

唐代李商隐

镀环故锦縻轻拖,玉𥫽不动便门锁。

水精眠梦是何人?栏药日高红髲𩭝。

飞香上云春诉天,云梯十二门九关。

轻身灭影何可望, 粉蛾帖死屏风上。

白话译文

门环上系着退色的缎带,缎带轻轻地下垂。门环上的锁一动不动,好像从未用钥匙打开。

水精帘内睡着一位美女,不知她是什么人?她像花圃中一株红芍药,在艳阳照耀下醉意朦胧。

我想飞上九霄云天,请天帝帮我向她倾诉衷曲。可是碧城十二楼,云门都紧关,我无法通过。

我怎样才能轻身灭影,飞进水精帘去看望?若能变成粉蛾飞上屏风,只要能看到她,帖死屏风也心甘。

词语注释

  1. 镀环:镀金的门环。故锦:旧的绸锦。縻(mí):系。拖:下垂的意思。
  2. 𥫽(shi):即匙,开锁的钥匙。
  3. 水精:水精帘。
  4. 栏药:栏中芍药。髲(bì)𩭝(wō):花苞裂开,即将怒放的样子。
  5. 云梯十二:即白玉京十二楼,泛指神仙的居所。九关:九重门。《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作品赏析

“镀镊故锦縻轻拖,玉篦不动便门锁”描写女子居所的大门的景象,刻画幽居的特色,以此来衬托女子的心理状态和诗人的主观感受。这种景象华美冷寂,暗示出女子的身份和生活状态。她一定是位幽居的贵家女子,过着孤寂冷清、与世隔绝的生活。“拖”字貌似悠闲之笔,实际上是通过细节描写女子生活的孤冷;“不动”,烘托出环境的寂静清冷。这两句作用着笔全在于外观,用意全在于大门之内。

“水精眠梦是何人?栏药日高红鬟鬏”承上句外观,由外而内,将镜头推到卧室。诗人并不直接回答水晶门帘之内正在做美梦的是何种女子,而是宕开一笔,将目光投向盛开的芍药花。在艳阳高照之下,美丽的芍药红光荡漾。诗人不说女子是谁,却借芍药之美,比喻正在眠梦之人的姿容风韵。这盛开的芍药与睡梦中的美女子有着天然的相似点,尤其是那种艳而不妖、美而不娇的姿容,形象生动传神。盛开的芍药还可以正面衬托女子之美,烘托环境的安静。这两句虽然都是实写,暗里却是虚实相生,别出一种韵致;虽是疑问,实为设问,突出美人的风韵。

“飞香上云春诉天,云梯十二门九关”紧承对芍药的描写,转写抒情主人公的追求与阻隔。“飞香”承上“栏药”。在诗人的幻觉中,那流光溢彩的红芍药似乎摇漾飘散出缕缕芳香,冉冉升天;自己的一腔春思也追随着“飞香”,想上天去一诉衷曲。然而云梯十二,天门九重,既高不可攀,更深不可入。这两句全用幻设之笔渲染追求之殷与阻隔之严。由此又引出了最后两句。

“轻身灭影何可望,粉蛾帖死屏风上”接五、六句无望之申告。这两句是在申诉天帝无望的情况下突发奇想,用超自然的方式来解决相恋之苦,哪知这种愿望表达出来之后却让人感觉更加无望。充最后两句采用了诗人比较擅长的实虚结合手法来写苦情,比直接表达更有力量。

全篇所写的内容,不过一贵家女子日高尚娇卧未起,而水精帘外的男子,则徒怀想望之情而不能亲近。诗人人不取写实之法具体铺叙情节场景,描绘姿容情态,而是用象征暗示手法,着意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强烈意绪。开头两句写女子所居的封锁幽闭环境,即已暗透难以亲近的意绪。三、四句于“水精眠梦是何人”的设问之后宕开写景,更使“栏药日高红髲𩭝”的景象成为水精眠梦之人的绝妙象征。它既能引发读者的美好想象,又避免了直接刻画描绘极易产生的靡艳,而抒情主人公强烈的想望之情,也因此流光溢彩的栏药而得到更含蓄而充分的表达。“飞香”二句,强烈的想望又进一步发展为执着的追求。“飞香上云春诉天”的想象也极富美感。结尾用“粉蛾帖死屏风上”来象征绝望的相思,并不给人以阴冷之感,而是显示出一种炽热痴顽的感情的力度。这首诗词采华艳、想象奇幻,但没有李贺诗中那种艳中显冷的色调,感情是热烈而执着的。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致有两种说法。清代学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人君励精图治,首重临朝,故李德裕献《丹扆六箴》,其一曰《宵衣》,以讽视朝稀晚。裴度亦以为言。其时谏议大夫李渤出次白宰相,请出阁待罪,既坐班退,左拾遗刘栖楚极谏,叩头流血,帝为之动容。事皆见《旧书》纪、传。‘飞香’句谓此也。‘粉蛾帖死’,所谓老病者几僵仆也。此本程氏、徐氏之说而参定。”因此,他认为《日高》是为皇帝而作。近代史学家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此或假艳情寓可近而不可亲之意。冯氏谓指敬宗,说太迂晦。”又在《李义山诗辨正》里表示:“篇中皆从想望著笔,结即“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意,似与《可叹》篇可以参悟,必非暗咏帝王事也。”

名家点评

  • 清代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此叹两情之不易通也。上半首是赋,下半首是比。水精眠梦人,岂俗子所能亲近,徒如粉蛾之帖死于屏风耳。
  • 清代屈复《玉溪生诗意》:美人日高尚眠于水晶之宫,而天高门邃,我既不能轻身灭影,将如粉蛾之帖死屏风,终身不得相见也。
  • 清代纪昀《玉溪生诗说》:亦长吉体。“栏药日高红髲𩭝”,自是佳句。

猜你喜欢

女冠子·霞帔云发

唐代 • 温庭筠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

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满江红·昼日移阴

宋代 • 周邦彦

昼日移阴,揽衣起,香帷睡足。临宝鉴、绿云撩乱,未忺妆束。蝶粉蜂黄都褪了,枕痕一线红生玉。背画栏、脉脉悄无言,寻棋局。

重会面,犹未卜。无限事,萦心曲。想秦筝依旧,尚鸣金屋。芳草连天迷远望,宝香薰被成孤宿。最苦是、蝴蝶满园飞,无心扑。

临江仙·柳絮

清代 • 曹雪芹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7。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塞上逢故人

唐代 • 王建

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

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

走马登寒垄,驱羊入废城。

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营。

李商隐
简介描述: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

李商隐幼年丧父,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十六岁时,因擅长古文而知名。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令狐楚等前辈。“牛党”令狐楚欣赏他的文才,亲自授以今体章奏之学,并给予资助,后又聘其入幕,至开成二年(837年),考中进士,及第后再入令狐楚幕,令狐楚死后,入“李党”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不久娶王女为妻。从此陷入“牛李党争”漩涡,被“牛党”视为“背恩”“无行”。次年应“博学鸿词科”考试,已被录取再遭刷落。会昌二年(842年)应“书判拔萃试”,被授秘书省正字。宣宗即位后,牛党得势,其随即放弃京职,随李党郑亚赴桂海。后期十几年时间,都漂流各地,为各地幕僚,开始笃信佛教。大中十二年(858年),因病退职还乡,在郑州去世。

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曲折细微地去表现深厚的情感。李商隐胸怀“欲回天地”,力促唐王朝中兴的志向,但身处晚唐已无实现抱负的可能。其骈体章奏与哀诔之文因形式瑰丽、情文并茂而在当时极负盛名,曾自编为《樊南甲集》等,李商隐还是晚唐杰出诗人,其诗各体俱有佳作,尤以五七言律绝成就为高,七言律诗的造诣更是上追杜甫而独步晚唐。主要作品有《瑶池》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