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舍竹

宋代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白话译文

那是谁种下了萧萧修篁一片?陪伴我清闲地读书吟诗作官。

春天里你不随百花争芳斗艳,孤独地守贞操迎接腊尾岁寒。

声悠悠平添我琴弦上的雅韵,影森森铺出我棋局中的清欢。

到明年即使被贬到更远地方,我还能在今冬看你雪中傲寒。

词句注释

  1. 官舍:即官府。
  2. 萧萧:象声词,草木摇落声。
  3. 闲官:指当时诗人所任商州团练副使之职。
  4. 夭艳:艳丽,此处指艳丽的桃李。
  5. 量(liàng)移:唐宋时期公文用语,指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赦迁距京城较近的地区。

作品赏析

这首诗采用了咏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出了竹子潇洒、清荫、耐寒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清高不俗、贞洁不渝的品格。

第一、二两句是对竹子的描写。写官舍北窗边数百竿辣立的竹子不知是谁种下的,但如今伴诗人苦吟非常相称。点出“官舍竹”,即为“闲官”。清冷的郡斋,难挨的时光,迁客的意绪,使诗人感到凄凉。他忽推北窗,一阵可餐的翠色迎面扑来。

第三、四两句是诗人对竹子所展开的联想。春日,桃李东园争宠,竹子却静静独守坚贞,它要直待冰雪岁寒日,才向人们昭示并证实自己不渝的操守。诗人仿佛不期遇见了可以倾心交谈的知己,全身沉浸在一片碧绿透明的溪流里,这里诗人有形象上的暗示与精神上的契合,是以竹自况,暗寓了自己不愿随势就俗的清高品格。

第五、六两句把竹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拂”和“侵”两个传神动词,让竹叶萧萧的声音和青青的姿影介入诗人的生活。公退之暇,拂琴敲棋,清风徐至,物我同趣,竹声与琴声共生雅趣;竹影与棋局同助清欢。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无限清欢。

第七、八两句是诗人对今后仕途的设想。即使明年调往别处,今年冬天还能雪里看竹,结为岁寒之友。既具骚人风致,同时照应颔联中“独守孤贞待岁寒。”第二年四月,诗人果真“量移”至解州(治所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

此诗以竹自喻,人物融合,自然贴切;语浅意深,情味隽永。表露诗人的牢骚不平和自我宽解。

创作背景

宋淳化二年(991年),王禹偁因徐铉雪诬,抗疏论道来为其辩解,结果受到小人的讥谤,被贬为商州任团练副使。诗人第一次遭贬,十分郁闷,于是便咏竹以言志,写下这篇文章来排解内心的忧愁。

名家点评

  • 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审宋红:“以竹自况,全篇用力,尽在‘孤贞’二字。 ”

猜你喜欢

四块玉·别情

元代 •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南乡子·璧月小红楼

宋代 • 孙惟信

璧月小红楼。听得吹箫忆旧游。霜冷阑干天似水,扬州。薄幸声名总是愁。

尘暗鷫鸘裘。针线曾劳玉指柔。一梦觉来三十载,休休。空为梅花白了头。

写真寄夫

唐代 • 薛媛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咏苎萝山

唐代 • 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王禹偁
简介描述: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省菏泽市)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大臣。

王禹偁世为农家子,9岁能文。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历任成武县(今属山东省菏泽市)主簿、右拾遗等职。献《端拱箴》,又献《御戎十策》,太宗大加称赏。拜左司谏、知制诰,判大理寺。淳化二年(991年)以庐州尼道安诉讼徐铉案受牵连,坐贬商州团练副使,移解州。咸平元年(998年),预修《太祖实录》。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以禹偁议论轻重其间,落知制诰,出知黄州。作《三黜赋》以见志,有“屈于身兮而不屈其道,虽百谪而何亏”之语。咸平四年(1001年),徙蕲州,病卒。

王禹偁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为文著书多涉规讽,故不为流俗所容。真宗即位,应诏上疏言五事,系统提出其革新政治的主张:谨边防、减冗兵冗吏、淘汰僧尼、亲大臣而远小人等,开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之先声。他又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之先驱,以变革文风为己任,所著诗文变唐末五代雕绘纤弱之习,亦不为柳开等宋初作家之奇僻艰涩。其诗兼学杜甫、白居易。苏轼称誉他“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一生撰著甚富,自编《小畜集》30卷,有《四部丛刊》影宋刻钞补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