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空碛无边

五代孙光宪

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

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

白话译文

荒凉空阔的戈壁无边无际,西出阳关的路途漫长而遥远,在战马悲鸣的嘶吼中,他在风沙中渐渐远行,唯有陇上的愁云与他相伴。

战袍旧了,只有戎衣裹体。恐怕难抵御西北那千里的霜寒。梦魂被万水千山阻隔,高楼上的每一次眺望都寄托着我的浓浓的思念。

词句注释

  1. 空碛无边:茫茫沙漠无边无际,阳关古道远在万里之外。空碛:沙漠;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玉门关南面,和玉门关同为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2. 马萧萧:用愁云衬托征人的悲凉心情。萧萧:马嘶声;去去:一程又一程向远处走去;陇:泛指甘肃一带,是古西北边防要地。
  3. 香貂旧制戎衣窄:战袍旧了,只有戎衣裹体。香貂:贵重的貂皮(指征袍);戎衣:军衣。
  4. 胡霜:指边地的霜。胡:泛指西、北方的少数民族。
  5. 绮罗:有文彩的丝织品。这里指征人的妻子。
  6. 魂梦隔:连梦魂也被万水千山所阻隔。

作品赏析

这首《酒泉子》抒写了征人怀乡思亲之情。上片写出征途中的愁苦。下片写征人对妻子的怀念。以征戍生活为题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离苦。 这种题材,在《花间集》中是罕见的。从艺术上看,全词境界开阔,于苍凉之中又见缠绵之思。而两地相思之情,同时见于笔端。深得言情之妙。

此词深得评家好评。《花间集注》评此词:“绮罗”三句,承上香貂戎衣,言畴昔之盛,魂梦空隔也。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三盛赞此词:“三叠文之《出塞曲》,而长短句之《吊古战场文》也。再谈,不禁酸鼻。”此评虽不免推崇过高,但从“再读,不禁酸鼻”的话来看,确实指出了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钴鉧潭记

唐代 • 柳宗元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满江红·题冷泉亭

宋代 • 辛弃疾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

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

吴山图记

明代 • 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警幻仙姑赋

清代 • 曹雪芹

歌音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个美人来,翩跹袅娜,与凡人大不相同。有赋为证: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髻堆翠;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盼纤腰之楚楚兮,风回雪舞;耀珠翠之辉辉兮,鸭绿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欲颦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欲止而仍行。羡美人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美人之华服兮,闪烁文章。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琢;慕美人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蕙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生于孰地,降自何方?若非宴罢归来,瑶池不二;应定吹箫引去,紫府无双者也。

浣溪沙·抛却无端恨转长

清代 • 纳兰性德

抛却无端恨转长,慈云稽首返生香。妙莲花说试推详。

但是有情皆满愿,更从何处著思量。篆烟残烛并回肠。

孙光宪
简介描述:

孙光宪(?~968年),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省仁寿县)人。五代时期荆南大臣、文学家。

孙光宪家世务农。孙光宪读书好学,唐末为陵州判官,有名声。后唐庄宗灭前蜀,孙光宪于后唐天成初年,避地江陵。当时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据有荆土,招致四方之士,由梁震推荐,孙光宪入选为节度使掌书记。高季兴大治战舰,欲与邻邦楚国交战。孙光宪认为应该休养生息,高季兴采纳其建议,停止罢兵。高从诲继立,梁震辞去官职,自此政事均委于孙光宪。孙光宪事荆南三世,皆处幕府之中,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后来宋朝派遣慕容延钊平定湖南,孙光宪教导高继冲开门迎纳慕容延钊,献上荆南三州之地。宋太祖嘉其功,授黄州刺史,政绩卓著。开宝元年(968年),孙光宪去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