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歌

明代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白话译文

总是在等待明天,明天又明天,明天是何等地多啊!

我每天都在等待着明日到来,结果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成,白白浪费了时间。

世人如果和我一样都受到“明天”的连累,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老了。

只有活在当下,才能体会到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的快乐。

一百年的明天,又能有多少呢?请您听听我的《明日歌》,不要再浪费今天的光阴了。

词句注释

  1. 复:又。
  2. 何其:多么。
  3. 待:等待。
  4. 蹉跎(cuō tuó):光阴虚度,一事无成。
  5. 若:一作“苦”。累(lěi):带累,使受害。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简单直白,没什么隐喻的内容,但它所表达的却是从古到今大家一直想要杜绝的一种弊病,即很多人都将“明日”当成一个借口,逃避眼下应该立刻解决的问题,而放任自己的懒惰,直到“万事成蹉跎”时才后悔不已。其实就像作者所说“百年明日能几何”,最重要的不是明天,而是好好把握现在。

诗名为“明日歌”,“明日”是很多人懒惰的借口,更是放任自我的理由。人生有多少“明日”,如果事事都推给“明日”,那么整个人生就这么白白度过了。“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是非常痛彻的领悟。作者以自身为例,说明“今日事,今日毕”的重要性,其实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没有那么多“明日”,最重要的是抓住“今日”,这样才不负苦短的人生。

这首诗七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诗歌的意思浅显,语言明白如话,说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它给人们的启示是: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不要今天的事拖明天,明天拖后天。要“今天的事今日毕。”诗人告诫和劝勉人们要牢牢地抓住稍纵即逝的今天,今天能做的事一定要在今天做,不要把任何计划和希望寄托在未知的明天。否则,“明日复明日,”到头来只会落得个“万事成蹉跎”,一事无成,悔恨莫及。

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很浅显,所要阐述的道理亦是人人皆知的,只不过,作者用诗歌的形式将之表述出来,语言流畅,富有说服力、震撼力。

创作背景

《明日歌》作者钱福,是个怪人。他特别爱喝酒,还喜欢“撒酒疯”。他常常借着酒劲数落别人,以至于好多人就不喜欢他。可他为人却特别仗义。不光人品好,钱福的诗文也很有名气。他自小就是个神童,七岁就会写文章了。后来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修撰,诗文雄视当世。不过才三年时间,钱福就厌倦了官场生活。假托重病,不再出仕。虽然才名俱得,也没有官职之累,钱福却从来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明日歌》就是他对自己的鞭策和要求。

此诗收录在《鹤滩稿》(明万历三十六年沈思梅居刻本)中,曾被误以为是钱福仿照文嘉的《今日歌》而作。

名家点评

  • 清代钱泳《履园丛话》: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做则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家鹤滩先生有《明日歌》最妙。

猜你喜欢

母别子

唐代 • 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天论上

唐代 • 刘禹锡

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者则曰:“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来,穷厄而呼必可闻,隐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故阴骘之说胜焉。泥于冥冥者则曰:“天与人实刺异: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春滋乎堇荼,未尝择善。跖、蹻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故自然之说胜焉。馀之友河东解人柳子厚作《天说》以折韩退之之言,文信美矣,盖有激而云,非所以尽天人之际。故馀作《天论》以极其辩云。

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馀曰:天与人交相胜耳。其说曰: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阳而阜生,阴而肃杀;水火伤物,木坚金利;壮而武健,老而耗毛;气雄相君,力雄相长:天之能也。阳而艺树,阴而揪敛;防害用濡,禁焚用光;斩材窾坚,液矿硎铓;义制强讦,礼分长幼;右贤尚功,建极闲邪:人之能也。

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当其赏,虽三族之贵,万锺之禄,处之咸曰宜。何也?为善而然也。当其罚,虽族属之夷,刀锯之惨,处之咸曰宜。何也?为恶而然也。故其人曰:“天何预乃人事耶?惟告虔报本、肆类授时之礼,曰天而已矣。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招,奚预乎天耶?”法小弛,则是非驳。赏不必尽善,罚不必尽恶。或贤而尊显,时以不肖参焉;或过而僇辱,时以不辜参焉。故其人曰:“彼宜然而信然,理也。彼不当然而固然,岂理耶?天也。福或可以诈取,而祸亦可以苟免。”人道驳,故天命之说亦驳焉。法大弛,则是非易位。赏恒在佞,而罚恒在直。义不足以制其强,刑不足以胜其非。人之能胜天之具尽丧矣。夫实已丧而名徒存,彼昧者方挈挈然提无实之名,欲抗乎言天者,斯数穷矣。

故曰: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法大行,则其人曰:“天何预人耶?我蹈道而已。”法大弛,则其人曰:“道竟何为耶?任人而已。”法小弛,则天人之论驳焉。今人以一已之穷通,而欲质天之有无,惑矣!馀曰:天恒执其所能以临乎下,非有预乎治乱云尔;人恒执其所能以仰乎天,非有预乎寒暑云尔。生乎治者,人道明,咸知其所自,故德与怨不归乎天;生乎乱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举归乎天。非天预乎人尔!

青颦粲素靥。海国仙人偏耐热。餐尽香风露屑。便万里凌空,肯凭莲叶。盈盈步月。悄似怜、轻去瑶阙。人何在,忆渠痴小,点点爱轻撅。

愁绝。旧游轻别。忍重看、锁香金箧。凄凉清夜簟席。杳杳诗魂,真化风蝶。冷香清到骨。梦十里、梅花霁雪。归来也,恹恹心事,自共素娥说。

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

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龃龉固宜。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

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扬子县甘露乡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瓌,不仕;璋,真州司户参军;琦,太庙斋郎;琳,进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县令陶舜元。

铭曰: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呜呼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

最高楼·旧时心事

宋代 • 程垓

旧时心事,说着两眉羞。长记得、凭肩游。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

也谁料、春风吹已断。又谁料、朝云飞亦散。天易老,恨难酬。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

钱福
简介描述:

钱福(1461年-1504年9月),字与谦,明代状元,自号鹤滩。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属上海)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liú)之后。

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第一,官翰林修撰,三年告归。诗文以敏捷见长,有名一时,其著作的《明日歌》流传甚广,但仅次于《蹴鞠》。著有《鹤滩集》。弘治十七年(1504年),因病死于任上,时年44。

钱福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