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过大通驿

清代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白话译文

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

遥望青烟袅袅,市镇依稀可辨,朝霞映红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

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即便是荆关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费一番斟酌吧!

词句注释

  1. 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2. 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晓雾、初日中的江南秀色,红绿辉映,山水明丽,虚实相生,浓淡得宜,俨然一幅写意山水画。

首联点明过大通驿的时间: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不说雾散而用醒字,不仅把无知无觉的晨雾,比拟为有情有意的佳人,且一语双关,早行的旅人,大概也是才醒吧?不说旭日未升而用吐字,使读者感受到朝阳于转瞬之间喷薄而出的气势。夙朝两个时间名词和才未两个副词,巧妙地扣紧诗题的早字。首联即对仗工稳,于平易的叙述中,已见出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颔联描写大通驿周围的景色:遥望青烟袅袅,市镇依稀可辨;朝霞映红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诗人的观察是精细的:炊烟一般呈淡蓝色,但在这里,青山绿水把它染成了翠绿色。诗人的想象是丰富的:树木本来融汇在绿色的山水之间,但在朝霞忽然照射之际,变成了红色,鲜明地突现出来,好像一下子移植到河湾来,树仿佛活了。此联重在写晓雾、朝霞的色彩之美,红绿辉映,鲜艳明丽,给人以新奇之感。

颈联作者拓展视野,进一步发挥想象:清风吹皱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软字借触觉表现视觉,轻字假重感描摹观感,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这两句,上写近景实景,下写远景虚景。九子山,现名九华山,与峨眉、五台、普陀合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在青阳县西南,面积一百余平方公里,有九十九峰,以天台、莲华、天柱等九峰最为雄伟。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据《太平御览》记载,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独特别致。李白有诗赞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刘禹锡也曾叹道:奇峰一见惊魂魄。但被誉为东南第一山的九华山,毕竟距大通驿有百里之遥,作者当时未必真的看到了轻浮云表的九峰之颠。云轻九子山,大概得益于作者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从中生发的想象吧。

尾联则由眼前的自然美联想到艺术美:即便是擅长山水画的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费一番斟酌吧!尾联二句,暗含两层意思:一是大通驿附近景物,很像荆关笔下的山水画卷,这是由实景联想到虚景,用自然美类比艺术美。二是即使以荆关的大手笔,也难以写尽此间山水之妙,这是以虚景衬实景,用艺术美来烘托自然美。前一层意思较含蓄,后一层较显露。总之,是以虚衬实,虚实相生,读来仿佛景中有画,画中有景,意境深邃,耐人品味。

查慎行善用白描手法来摹画山光水色。这首五律,由时而景,由近而远,由实而虚,如旅人登山,攀之愈高,见之愈奇。用语看似平平,但如醒、吐、辨、软、轻、浓淡、斟酌等字词,无一不恰到好处,均无可移易。张维屏曾评其诗,谓极清真,极隽永,亦典切,亦空灵,如明镜之肖形,如化工之赋物,其妙只是能达。借以评这首诗,也是中肯的。

猜你喜欢

送崔珏往西川

唐代 • 李商隐

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

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登太白楼

明代 • 王世贞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 •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宋代 • 张元干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武侯庙

唐代 • 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查慎行
简介描述:

查慎行(1650年6月5日-1727年10月14日),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杭州府海宁花溪(今袁花镇)人,清代诗人、文学家。

查慎行年少聪颖,声名早著。早年受教于黄宗羲,得陆嘉淑赏识、朱彝尊提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中举,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赴殿试,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供职于南书房。后从军西南,随驾东北,所到之处均有所作。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乞休归里,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雍正四年(1726年),受弟查嗣庭牵连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查慎行是诗坛“清初六家”之一,继朱彝尊之后被尊为东南诗坛领袖。对清初诗坛宗宋派有重要影响,为中流砥柱、集大成者。查慎行在诗歌创作、诗歌艺术研究和诗学理论研究均有建树,生平诗作不下万首,堪称多产诗人。其诗兼采唐宋而以宋为长,于宋诗师法苏轼,整体肯定黄庭坚、陆游。诗风清新隽永。艺术上以白描著称,对后来袁枚及性灵派影响甚巨,主要作品有诗歌集《敬业堂诗集》《查初白诗评十二种》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