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清代查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白话译文

黄花渡口接近芦溪,过了萍乡地势渐低。

狗吠鸡鸣在远村近舍,小鹅新鸭戏岸东岸西。

缫丝般的细雨沾湿衣裳,刀剪似的秧苗出水整齐。

此地风俗也与湖南差不多,春深时节处处都启动耙犁。

词句注释

1.湘东驿:属湖南醴陵,东临江西萍乡。遵陆:在这段路程中,作者是沿着陆路走的,故称。芦溪:地名,今江西省萍乡市东。

2.黄花古渡:古时春末夏初水涨称“黄花水”,此应泛指春末江水上涨的古渡头。

3.乳鹅:小鹅。新鸭:小鸭。

4.丝缫细雨:如抽丝一般的细雨。丝缫,抽丝。润:潮湿。

5.刀剪良苗:指刚出水的新苗像用剪刀剪过似的那样整齐。

6.风土:地方风俗。

创作背景

此诗收于《粤游集》下卷末。诗人在《粤游集》序中自云:“丁酉(1717年)夏,同年有自都下来者,…遂于十月初俶装,明年四月由粤西旋里,往返几二百日。”此诗当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四月,诗人行至江西芦溪,从眼前所见、即事写景而作。

作品赏析

此诗写的是诗人从湘东陆行至芦溪一路上的感受。

首联叙旅途事,记时记地。一个“低”字,即概示了江西地貌特点。自湖南入江西后,渐入低平丘陵地区,已不同于湘粤的高山峻岭,旅途也趋于平坦,故诗中说“路渐低”。

颔联与颈联写芦溪一带人事景观。其中颔联写田园景物,村庄远近鸡犬吠鸣,其声可闻;溪岸东西乳鹅幼鸭戏于绿水,其色可见。诗中传出声响,描摹动态,透出色彩,写得有声有色。

颈联是写总体景象。杜甫《春夜喜雨》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贺知章《咏柳》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查慎行此联则总括此二诗意。诗人描写蒙蒙细雨与农田中的出水禾苗,满溢着勃勃生机,浓重的田园泥土气息悠然自诗中透出。细雨沾衣称“润”;出水禾苗曰“良”,诗人对田园无比热爱之情也表露无遗。

尾联转至人事的描写,以农村一派繁忙的耕犁生活收束全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定的田园生活的欣赏与热爱。“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本为赞美赣西之笔,但就前句来看又多了赞美湘东的意思,表明湖南农村的情况,比起赣西来,同样是富有生气的,有此一笔,诗的意境也更为宽广。

此诗从取材到语言风格,甚至整个艺术表现手法,都显然深受古典田园诗的影响。然而比较之下,此诗与传统田园诗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传统的田园诗大部分以表现隐逸为旨趣所归,篇末往往抒发所谓“归欤”之叹,与此相关,它们笔下的事物与农民的劳动生活常有一段距离。查慎行的这首诗,不光赞美了农村质朴闲静的气象,全诗更多却是着眼于农民的春种春播。这样自然就使作品更贴近生活,贴近农民的感情。因此,此诗的内涵比一般的田园诗也显得更为丰满深厚。全诗无华丽的藻饰,完全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叙景生动传神,真情流转而又不露痕迹,很能显出查慎行诗不尚藻饰,以白描见长的本色,是《敬业堂诗集》中上品之作。

名家点评

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会顾问刘季高、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按游踪所及,描写了自己的一路感受……全诗描写生动具体,形象鲜明,语言浅显,音节流畅,洋溢出一种欢快的情绪,反映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中国古典文学名篇鉴赏辞典·明清文学卷》)

现代诗人、前上海诗词学会顾问马祖熙:湘、赣两省接壤,萍乡更邻近湖南,风土人情,宛然相似。“春深无处不耕犁”,更是湘东和赣西的共同特色。多么富饶的土地,多么勤劳的人民啊!作者此时,全然忘却衰年行旅的苦辛了。全诗语言朴素而感情真挚,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元明清诗鉴赏》)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曾小丹:这是一首抒写作者从湘东驿往芦溪途中见闻感受的七言律诗……全篇不过是写作者途中所见所闻,但我们从作者笔下描绘的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景象中,能很好地感受到作者欣喜愉悦的心情,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淳朴自然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下册)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邬国平:此诗描写湘东春耕时节风情,充满生机情趣。(《清诗观止》)

猜你喜欢

道观内柏树赋

唐代 • 魏征

元坛内有柏树焉,封植营护,几乎二纪。枝干扶疏,不过数尺,笼于众草之中,覆乎丛棘之下,虽磊落节目,不改本性,然而翳荟蒙茏,莫能自申达也。惜其不生高峰,临绝壑,笼日月,带云霞,而与夫拥肿之徒,杂糅兹地,此岂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者哉?有感于怀,喟然而赋。其词曰:

览大钧之播化,察草木之殊类。雨露清而并荣,霜雪沾而俱悴。唯丸丸之庭柏,禀自然而醇粹。涉青阳不增其华,历元英不减其翠。

原斯木之攸挺,植新甫之高岑。干霄汉以上秀,绝无地而下临。笼日月以散彩,俯云霞而结阴。迈千祀而逾茂,秉四时而一心。

灵根再徒,兹庭爰植。高节未彰,贞心谁识。既杂沓乎众草,又芜没乎丛棘。匪王孙之见知,志耿介其何极?若乃春风起于蘋末,美景丽乎中园。水含苔于曲浦,草铺露于平原。成蹊花乱,幽谷莺喧。徒耿然而自抚,谢桃李而无言。至于日穷于纪,岁云暮止。飘蓬乱惊,愁云叠起。冰凝无际,雪飞千里。

顾众类之飒然,郁亭亭而孤峙。贵不移于本性,方有俪乎君子。聊染翰以寄怀,庶无亏于善始。

庐山草堂记

唐代 •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至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 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销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傍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覶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矜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日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寺长老凑公、朗满、晦、坚等凡二十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

沁园春·雁

明代 • 高启

木落时来,花发时归,年又一年。记南楼望信,夕阳帘外,西窗惊梦,夜雨灯前。写月书斜,战霜阵整,横破潇湘万里天。风吹断,见两三低去,似落筝弦。

相呼共宿寒烟。想只在、芦花浅水边。恨呜呜戍角,忽催飞起,悠悠渔火,长照愁眠。陇塞间关,江湖冷落,莫恋遗粮犹在田。须高举,教弋人空慕,云海茫然。

临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

五代 • 牛希济

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晨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乾。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

查慎行
简介描述:

查慎行(1650年6月5日-1727年10月14日),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杭州府海宁花溪(今袁花镇)人,清代诗人、文学家。

查慎行年少聪颖,声名早著。早年受教于黄宗羲,得陆嘉淑赏识、朱彝尊提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中举,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赴殿试,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供职于南书房。后从军西南,随驾东北,所到之处均有所作。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乞休归里,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雍正四年(1726年),受弟查嗣庭牵连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查慎行是诗坛“清初六家”之一,继朱彝尊之后被尊为东南诗坛领袖。对清初诗坛宗宋派有重要影响,为中流砥柱、集大成者。查慎行在诗歌创作、诗歌艺术研究和诗学理论研究均有建树,生平诗作不下万首,堪称多产诗人。其诗兼采唐宋而以宋为长,于宋诗师法苏轼,整体肯定黄庭坚、陆游。诗风清新隽永。艺术上以白描著称,对后来袁枚及性灵派影响甚巨,主要作品有诗歌集《敬业堂诗集》《查初白诗评十二种》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