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在春天的花丛中,我听见了杜鹃的啼叫;在秋天的月下,我看着那燕子归去。
人情薄得像浮云一样,时光如箭一般飞快度过。留下买花的钱,我快跑到桑园里。盖起三间茅屋,秋天在几顷肥田里收获。床头上,放着一本陶渊明的传记;窗台边;抄写几联杜甫的清新诗篇。
“带过曲”是散曲中小令的一种形式。小令本以一支为限,但当意犹未尽时,可续拈一支至两支的曲调,此两调间的音律必须衔接,是谓“带过”。初仅北曲小令中有之,后南曲也效仿。有北带北、南带南、南北互带三种。此曲前四句为“雁儿落”,后八句为“得胜令”。作者通过这首组曲,表达了自己厌倦市井人际交往的隐逸之志。这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消极避世的色彩,但末句却透露出作者其实并未忘情世事。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燕”为互文句,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月亮听着杜鹃的声声叫声,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月亮目睹燕子南北往来。节气无声,风景如旧,“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充满时空交错恍惚之感。“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是对偶,人情淡漠善变如天边薄云,风景流逝如离弦的箭矢,表达世态人情给人的空虚和无意义之感以及作者对个体存在有限性的思考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这四句主要写作者归隐之后的物质生活。作者留下买花钱,快步走入种植桑树的田园,有三间用草遮盖的茅屋,几亩长势旺盛的田地,他过着自己精神偶像陶渊明般“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田园生活,亲身躬耕安贫乐道。虽然不是衣食无忧,但也不至于饥寒交迫,自给自足,同花鸟共忧乐,这与作者追求的超然无累的人生境界相一致。“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首清新杜甫篇”,这四句主要写作者归隐之后的精神生活。作者放在床边的是一本陶渊明的传记,闲暇之余便抄写几首杜甫风格清新的诗篇。作者语气轻松自在,床前明月枕边书,可谓诗意地栖居。实则不然,他虽与陶渊明神交自励,但并不能像陶渊明一样真正达到任真固穷、委任运化的境界。“抄几首清新杜甫篇”一句,虽有“清新”二字故作轻松之态,但不难看出他与同杜甫一样有忧心国家、关心民生的情感。表面上虽潇洒脱略,内心深处却仍不能抛弃现实人际关怀和传统文人价值。这也是作者情深与可爱之处,对现世价值他虽冷眼看穿,但又热肠挂住,他怀有的知识使命使得他终究无法完全退守千里独善其身。在现实中屡次碰壁,但又无法真正归隐遁世,这也是整个元代知识分子积极进取与超脱避世交织的悲剧人格的写照。
“雁儿落”写的是外界环境,包括宇宙环境与社会环境给人人生的幻灭感和历史的虚无感,这也是作者归隐的原因。“得胜令”写的是作者自己隐逸时的处世生活,也是外界环境作用下的结果。此曲运用白描手法,平易浅近,流畅自然。无一典故,无一华艳文词,纯用白话口语,读之纯乎天籁,自有其天然淳真之美。据其对偶之精工多样,句法之整而寓变,比兴之巧妙自然,铺排之饱满淋漓,则可知平淡实来自艰辛。《太和正音谱》评价吴西逸曲“如空谷流泉”,颇中肯綮。
吴西逸曾在杭州等地逗留过,也曾为求功名到过京师,可能做过小官,但很不得志,为此甚怀不平。终于,他看破世情,摒弃功名,隐居林泉。这首曲子即为其归隐前后所作。
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空。祖父揖,元康中为庐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有远量,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麈尾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太傅河南褚裒,简穆有器识,时为豫章太守,出朝宗亮,正旦大会州府人士,率多时彦,君座次甚远。裒问亮:“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云:“在座,卿但自觅。”裒历观,遂指君谓亮曰:“将无是耶?”亮欣然而笑,喜裒之得君,奇君为裒之所得。乃益器焉。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
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左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座。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坠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为咨议参军,时在座,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诏使人扶入。
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永,会稽人,丧亡,君求赴义,路由永兴。高阳许询,有隽才,辞荣不仕,每纵心独往。客居县界,尝乘船近行,适逢君过,叹曰:“都邑美士,吾尽识之,独不识此人。唯闻中州有孟嘉者,将非是乎?然亦何由来此?”使问君之从者。君谓其使曰:“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
还至,转从事中郎,俄迁长史。在朝隤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常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温从容谓君曰:“人不可无势,我乃能驾驭卿。”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始自总发,至于知命,行不苟合,言无夸衿,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旁若无人。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君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中散大夫贵阳罗含,赋之曰:“孟生善酣,不愆其意。”光禄大夫南阳刘耽,昔与君同在温府,渊明纵父太常夔尝问耽:“君若在,当已作公不?”答云:“此本是三司人。”为时所重如此。渊明先亲,君之第四女也。凯风寒泉之思,实钟厥心。谨按采行事,撰为此传。惧或乖谬,有亏大雅君子之德,所以战战兢兢若履深薄云尔。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君清蹈衡门,则令闻孔昭;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门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