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桂

宋代吴文英

曲角深帘隐洞房。正嫌玉骨易愁黄。好花偏占一秋香。

夜气清时初傍枕,晓光分处未开窗。可怜人似月中孀。

白话译文

在弯曲的小径尽头,那里的桂树仿佛幽静洞房中的新娘,半遮半掩。它似乎在忧虑,洁白的花朵容易泛黄,就像青春易逝,美丽难留。在这金秋时节,唯有桂花独自绽放,香气弥漫整个秋天,独占这份秋日的荣耀。

夜晚清新的空气悄悄靠近枕旁,少妇心中愁绪万千,难以入眠。晨光初现,她仍未开窗起身。这样的生活,就像是月宫中的嫦娥,孤独又寂寞。

词句注释

  1. 孀:丧偶的妇女。

作品赏析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鹃》、 《浣纱溪》、《掩萧斋》、《清和风》、 《换追风》、《最多宜》、《杨柳陌》、《试香罗》、《满院春》、《广寒枝》、《庆双椿》、《醉木犀》、 《锦缠头》、《霜菊黄》、《频载酒》、《减字浣溪沙》。此调有平仄两体,平韵见唐词,仄韵始自李煜。《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过片多用对偶。

上片“曲角”三句咏桂。言桂树似新娘般的深藏在曲径深处,不露她的真面目。她好像又在哀愁枝上的花蕾将由白变黄,这就好像是人的年齿徒长,青春难再一般。“玉骨”青春的象征;“愁黄”年岁渐长,青春难留之愁也。此非花愁,而是词人之愁。可是在这八月中,又只有那一树桂香独占秋景。一“占”字,突出了桂花的风光。结句盛赞八月桂花。

下片“夜气”三句,由桂花联想及人。言闺中少妇独身难眠,秋夜寂寞更添绵绵愁思。人虽是直至深夜才傍枕,但却辗转反侧,越想越是清醒,以至于一夜无眠。可是清晨时她却又懒于开窗起床,因为反正起来后也是无所事事,所以不妨再睡睡懒觉罢。这种形孤影单的生活,分明就是月中嫦娥在地上的翻版。“月中孀”,即指孀娥,因嫦娥弃夫奔月,独守广寒宫,故云。

猜你喜欢

水仙子·重观瀑布

元代 •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落第长安

唐代 •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宋代 • 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感皇恩·一个小园儿

宋代 • 朱敦儒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黄台瓜辞

唐代 • 李贤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吴文英
简介描述: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号“词中李商隐”,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词人

吴文英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绍定年间(1222年-1233年),吴文英游幕于苏州转运使署,为常平司门客,与施枢、吴潜、冯去非等交游。后置家于瓜泾萧寺。淳祐年间(1241年-1252年),往来于苏杭,先后游于尹焕、吴潜、史宅之、贾似道之幕,与四人皆有酬答,吴文英又与方万里、孙惟信、魏峻等交游。晚年吴文英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而死。

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著有《梦窗词集》,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他对词的贡献主要在艺术技巧方面,以讲究字面、烹炼词句、措意深雅、守律精严为基本特征。吴文英在丰富词体方面,也有一定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