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泛流萤

五代孙光宪

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

杜若洲,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风月。

白话译文

水边飞动着数不清的萤火,时而闪亮,时而又熄灭。夜凉水冷的时候,东湾的水面更加空阔。浩浩的夜风里飘来稀疏的笛声,将夜的沉寂打破。月光照亮清澈的湖水,湖上荡漾着万顷金波。

在这长满杜若的小洲上,香草的香味十分浓烈,一声宿雁的啼叫,仿佛在报告着秋霜降临的季节。经过了雪溪,顺着松江河,水流汇入太湖,这里就是渔家的世界。

词句注释

  1. 流萤:流萤:飞行无定的萤火虫。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2. 浩浩:犹浩荡,广大之意。
  3. 寥寥:稀疏。
  4. 金波:水面上流动的月光。《汉书·郊祀志》:“月穆穆兮金波。”
  5. 杜若洲:长有杜若的水洲。杜若,香草。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6. 霅(zhà)水:即霅溪,在浙江吴兴县,东北流入太湖。
  7. 松江:即吴淞江,一名松陵江,在今江苏境内,是太湖最大的分支。
  8. 侬家:自家。

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湖州(浙江吴兴)秋夜里的太湖景色,是作者归宋以后的作品。

湖州频临太湖南端,有东西二苕水汇成的雪水通过,注入太湖,以风光秀丽、盛产鱼米而驰名。唐肃宗时高士张志和,在这里写出了著名的《渔歌子》五首,对这里的自然风物做过描写,为后人广泛传诵。这首词对太湖的风光,作了更广阔的描绘。开头两句先从所看到的湖边夜景写起:“泛流萤,明又灭。”“泛”字表明了流萤之多,萤火点点,忽明忽灭,显出了湖边的幽静。“夜凉水冷”承首句而来,暗示出已经到了深秋。“东湾阔”,是指雪水入湖处的辽阔水面。接下去从听到的、看到的两方面,对湖上夜景加以摹写:“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在萧萧的秋风里,从远处传来凄清的笛声,浩瀚的清澄湖水,在翻动着波浪。萧萧的风声,凄清的笛声,声声入耳,越显出湖边的寂静,眼前展现的是一望无垠的湖光,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画面。这时候的词人也许什么也不想,他忘却了人间的一切荣辱是非,神情萧散,沉醉在这种如画的境地里。

在下阕里,再从闻到的、听到的两方面对湖上的景物加以描写:“杜若洲,香郁烈。”这两句是从《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遣兮下女”化来。洲上的杜若草散发出浓烈的香气,通过夜风的阵阵传送,格外沁人心脾。他写的是实景,也许还有怀念故人的情意。他正在凝想之际,长空里传来宿雁的叫声。“霜时节”点明了时令已到深秋。他从多方面领略了湖上的风光之后,不由产生了一种豪兴,在歇拍里把它抒发出来:“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日月。”经过霅水,穿过松江,围绕太湖的大片美好风光,都是属于自家的了。至于用了一个“经”字、一个“过”字,则是为了表现渔翁行船的自由自在,一箭风快。苏轼《临皋闲题》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最后一句紧承上两句,把神州大地的一切江河湖泊统统赋予了渔翁,是对湖上风光的高度赞赏,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开阔而闲适的情怀。以及作者贪羡渔翁生活的感情流露。

作者在花间词中脂粉气是比较淡薄的,这首《渔歌子》是以写景为主,景中透情,而且写的是夜景。他从目能所见,耳能所听,鼻能所嗅几个方面,写出了湖上秋夜的优美风光,有动景、静景,有声、有色、有味,构成了气象宏伟包含万有的画面,造语雄劲,气韵深厚,词人的思想感情通过景物的描写,随处闪现。在歇拍里,直抒胸怀,颇有豪气。这首词,很像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当然,出于时代和个人遭遇的不同,孙词没有能达到苏、张的高度,但从词风上看,是一脉相承的。

名家评价

  • 汤显祖评《花间集》:“竟夺了张志和、张季鹰坐位,忒觉狠些。”

猜你喜欢

髑髅赋

两汉 • 张衡

张平子将游目于九野,观化乎八方。星回日运,凤举龙骧。南游赤岸,北陟幽乡。西经昧谷,东极扶桑。于是季秋之辰,微风起凉。聊回轩驾,左翔右昂。步马于畴阜,逍遥乎陵冈。顾见髑髅,委于路旁。下居淤壤,上负玄霜。

平子怅然而问之曰:“子将并粮推命,以夭逝乎?本丧此土,流迁来乎?为是上智,为是下愚?为是女人,为是丈夫?”

于是肃然有灵,但闻神响,不见其形。答曰:“吾,宋人也,姓庄名周。游心方外,不能自修。寿命终极,来此玄幽。公子何以问之?”

对曰:“我欲告之于五岳,祷之于神祇。起子素骨,反子四支。取耳北坎,求目南离;使东震献足,西坤受腹。五内皆还,六神尽复。子欲之不乎?”

髑髅曰:“公子之言殊难也。死为休息,生为役劳。冬水之凝,何如春冰之消?荣位在身,不亦轻于尘毛?飞锋曜景,秉尺持刀。巢许所耻,伯成所逃。况我已化,与道逍遥。离朱不能见,子野不能听。尧舜不能赏,桀纣不能刑。虎豹不能害,剑戟不能伤。与阴阳同其流,与元气合其朴。以造化为父母,以天地为床褥。以雷电为鼓扇,以日月为灯烛。以云汉为川池,以星宿为珠玉。合体自然,无情无欲。澄之不清,浑之不浊。不行而至,不疾而速。”

于是言卒响绝,神光除灭。顾盼发轸,乃命仆夫,假之以缟巾,衾之以玄尘,为之伤涕,酹于路滨

渡百里湖

清代 • 查慎行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宋代 • 姜夔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送张五諲归宣城

唐代 • 王维

五湖千万里,况复五湖西。

渔浦南陵郭,人家春谷谿。

欲归江淼淼,未到草萋萋。

忆想兰陵镇,可宜猿更啼。

卖炭翁

唐代 •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孙光宪
简介描述:

孙光宪(?~968年),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省仁寿县)人。五代时期荆南大臣、文学家。

孙光宪家世务农。孙光宪读书好学,唐末为陵州判官,有名声。后唐庄宗灭前蜀,孙光宪于后唐天成初年,避地江陵。当时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据有荆土,招致四方之士,由梁震推荐,孙光宪入选为节度使掌书记。高季兴大治战舰,欲与邻邦楚国交战。孙光宪认为应该休养生息,高季兴采纳其建议,停止罢兵。高从诲继立,梁震辞去官职,自此政事均委于孙光宪。孙光宪事荆南三世,皆处幕府之中,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后来宋朝派遣慕容延钊平定湖南,孙光宪教导高继冲开门迎纳慕容延钊,献上荆南三州之地。宋太祖嘉其功,授黄州刺史,政绩卓著。开宝元年(968年),孙光宪去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