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自画大树

清代项圣谟

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落西山四海孤。

短策且随时旦暮,不堪回首望菰蒲。

白话译文

狂风怒吼中,一棵大树坚韧不拔地矗立着,在日薄西山的恶劣环境里,孤立于天地四海。

树下的那个策杖老者虽然随着早暮的气候变化,免不了要作随时的屈伸,可是回首凌冬凋谢的水中菰蒲,却又感到在不堪回首中理应坚强地生活下去。

词句注释

  1. 风号(háo):狂风怒号。号,拖长声音大声叫唤。
  2. 四海孤:指天地四海无邻侣。
  3. 短策:拐杖。
  4. 菰蒲(gū pú):一种水生植物,经秋即调,此用以反衬风中独立的大树。

作品赏析

此首题画的绝句,是诗人托物喻志,表现高洁情操的代表作。

诗的前两句是对“大树”的形象及其环境的描绘。首句描写大树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风号大树中天立”,在狂风怒号中,大树中天而立,任凭狂风呼啸,仍就岿然不动。次句描绘环境、交代背景,“日薄西山四海孤”,这是日暮时分,夕阳西下,暮色苍茫。这见出环境的险恶,处境的孤危,更见出大树的强劲、兀傲。环境与大树成反衬关系,风之“号”更显出大树“立”的强度,“四海孤”更显出大树的挺拔,不同寻常。这两句既是写树,也是在写人。“风号”是比喻清兵入主中原,明朝灭亡,环境相当险恶。“日薄西山”象征江河日下的明朝的命运,当时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还存在着一些南明小朝廷,但国运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诗人表明要像大树一样独立中天,仍然要不屈不挠,独立自主,保持自己高尚的民族气节。

后两句写画中人的活动。“短策且随时旦暮”,写画上大树下扶杖独行的老人,这老人即作者自身的写照,他面对当时恶劣的生活境遇,表示要随意而安,继续顽强地生活下去。这是用老人从正面衬托大树。末句“不堪回首望菰蒲”,“不堪回首”即诉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给诗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极大痛苦。“菰蒲”这里是比喻那些意志薄弱,屈膝仕清的人,这是以软弱的矮小的水草从反面来衬托在狂风中傲然挺立的大树。这末句的感慨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当时的遗民中,不少是此种心境,虽然消沉了一点,缺少那种抗争的力量,但处于污泥而作不染之想,这样的操守,对于一个封建士大夫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此诗既形象地描述了画境,又寓有深意,表达自己在恶劣环境中独立不屈的情怀,感情深沉含蓄,却不艰深晦涩;语言平易明畅,却流露出不屈的气慨。

创作背景

项圣谟是一个很有民族气节的画家,入清以后,他用不少绘画作品表现对明朝的怀念,对异族统治者的愤恨和不合作,《秋山红树图》《天寒有鹤守梅花图卷》《大树风号图》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题自画大树》此诗即是题写在《大树风号图》的右上角,诗与画作于清初,未署年月,根据作者另一《山水册》中,画有同一题材、同一构图、同一题诗的“大树图”来判断,大约作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前后。

名家点评

  •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姜光斗:诗和画,寄寓着作者处于改朝换代之际的独特的悲愤心情。隐喻国破家亡(其家惨遭清兵劫掠,全家离乡远逃,文物丧失殆尽),环境极其恶劣;对于晚明残败黑暗的政局,虽令人不堪回首,但仍要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准备随时屈伸,继续坚强地生活下去。诗画中的大树、狂风、斜日、西山、四海、短策、旦暮、菰蒲均有双关义,并且在诗画中组成了一个浑然统一的整体,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诗画艺术水平。因为这首诗典型地表现了身处逆境的知识分子的顽强不屈意志,所以鲁迅先生曾于1934年、1935年两次写成条幅赠人,可见鲁迅先生对于这首诗的酷爱。(《历代题咏书画诗鉴赏大观》)
  • 东南大学教授、美学家孔寿山:此诗歌颂不惧狂风而中天挺立的大树。尽管日暮西风,树叶凋零殆尽,但它仍然挺拔于狂风怒号之中,不像水边菰蒲那样,经不起冬天的考验而凋萎。显然以大树自喻,抒写出明亡入清而不屈的性格,并对变节降清之士加以蔑视。所谓“菰蒲”,即指那些如钱谦益降清的一流软骨头,与“大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首题画诗以比兴的手法,表明作者坚贞不屈的心志,可谓爱国画家。(《中国题画诗大观》)
  • 原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汤华泉:这大树的形象很容易使人想起杜甫笔下所写的:“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古柏行》)作者作画题诗时也很可能受到杜甫诗意的感发。杜甫是借古柏寄托孤臣烈士的心志,这里的寓意当同,试想那些在清廷暴虐统治下、坚持斗争的志士仁人不就像这样的大树吗……项圣谟的这首诗在概括特定时代、特定人物精神上,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的。(《元明清名诗鉴赏》)

猜你喜欢

地震

清代 • 蒲松龄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送王含秀才序

唐代 • 韩愈

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耶?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若颜子操瓢与箪,曾参歌声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

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贞观、开元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当此时,醉乡之后世又以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识其子孙。今子之来见我也,无所挟,吾犹将张之;况文与行不失其世守,浑然端且厚。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见信于世也。于其行,姑与之饮酒。

河渎神·汾水碧依依

五代 • 孙光宪

汾水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翠娥一去不言归,庙门空掩斜晖。

四壁阴森排古画,依旧琼轮羽驾。小殿沈沈清夜,银灯飘落香灺。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清代 •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钓台

宋代 • 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项圣谟
简介描述:

项圣谟,字逸,后字孔彰,浙江嘉兴人。为明末著名书画收藏家和画家。

项圣谟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