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妃曲·带月披星担惊怕

元代商挺

带月披星担惊怕,久立纱窗下,等候他。蓦听得门外地皮儿踏,则道是冤家,原来风动荼蘼架。

白话译文

整天的担惊受怕。长久地伫立在纱窗下,等候他。猛然间听到门外脚步声儿踏踏,只以为是我所爱的他,却原来是风儿吹动了荼蘼架。

词句注释

  1. 潘妃曲:又名步步桥,属双调宫曲调。
  2. 冤家:情人的爱称,爱极之反语。
  3. 荼蘼(tú mí):又名酴醵,一种蔓生灌木,能开花结果。

作品赏析

此曲鲜明生动地塑造了一个热恋中的少女形象。她趁着微弱的星光月色,担惊受怕地伫立在纱窗下等候自己的心上人,以倾诉衷肠。露凉夜冷,企盼心切,其焦灼之情不难体会。正在这殷殷期待之时,猛然听到门外传来了脚步声,少女的心禁不住一阵狂跳,以为是心上人来了,定睛一看,却不见人影,刚才误听为脚步声的,原是风吹动酴醾架所发出的声音。短短几句,将一个笃情、娇憨的少女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此曲的突出特点是善于描绘特殊情状,制造别致的气氛。先是“带月披星担惊怕”,描绘的是星月在天、清幽冷寂的夜,这种担惊受怕的环境氛围使幽会的场景逼真而动人。之后“久立纱窗下”一句,又塑造出少女痴立的静态形象,表现出空气的沉滞和环境的寂静。下文的“蓦听得门外地皮儿踏”更是巧妙,少女蓦然听得脚步,心上人已临近,似乎马上就将登场。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这种氛围吊起了读者的胃口,让人想要看看来人是什么模样。谁知最后才知道,这竟是个错觉,“原来风动荼蔗架”,满心的渴望和期盼都落了空,气氛一下子由紧张变得松弛从“带月披星”到“久立”,到“蓦听得”,种种情状表现了少女难以抑制的思情。正是痴盼的袭扰才使她对声音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将本与脚步声相去甚远的风吹花架声当做了情人。本是约会将成,结果空喜一场,少女的怨艾可想而知,令读者也为之惋惜。

创作背景

元代时,由于入主中原者为北方的蒙古族,他们剽悍、勇猛、尚武,因而在行为和思想方面较少受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从而整个社会风气也有较大改变,人们思想较为自由,行为开放。随之,人们对于两性关系的观念也相对宽松,因而产生了许多描写爱情的诗曲,这首曲子即是其中的一首。

名家点评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彭久安《文史英华-散曲卷》:真切生动,手法新颖。

猜你喜欢

江南春

宋代 • 寇准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

日落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

风流子·愁怨

宋代 • 周邦彦

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酒醒后,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砧杵韵高,唤回残梦;绮罗香减,牵起馀悲。

亭皋分襟地,难拚处,偏是掩面牵衣。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断肠声里,玉筯还垂。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

晓窗

清代 • 魏源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咏三良

唐代 • 柳宗元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十年不见犹如此,未觉斯人叹滞留。

白璧明珠多按剑,浊泾清渭要同流。

日晴花色自深浅,风软鸟声相应酬。

谈笑一樽非俗物,对公无地可言愁。

商挺
简介描述:

商挺(1209年—1288年) ,金元之际大臣、文学家。字孟卿,一作梦卿,号左山老人。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市曹县)人。年二十四,北走与元好问、杨奂游。东平严忠济辟为经历,出判曹州(今山东菏泽市)。蒙古宪宗三年(1253年)入侍忽必烈于潜邸,遣为京兆宣抚司郎中,就迁副使。

至元元年(1264年)入京拜参知政事。六年同签枢密院事,八年升副使。九年出为安西王相。十六年生事罢。二十年复枢密副使,以疾免。卒后赠太师、鲁国公,谥文定。有诗千余篇,惜多散佚。《元诗选》癸集存其诗四首。《全元散曲》从《阳春白雪》辑其小令十九首,多写恋情及四季风景。

商挺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