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区册序

唐代韩愈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白话译文

阳山是天下荒僻的地方。陆地有丘陵之险,虎豹之忧。江流汹涌湍急,横于江上的大石,陡直锋利如剑戟。船在江上行驶,上下颠簸难以控制,船破人溺的事故常常发生。县城里没有居民,官署里没有县丞和县尉。江的两岸,荒草竹林之间,住着十多家小吏,都是说话像鸟叫那样难懂,相貌与中原人不同。我刚到阳山时,言语不通,只好在地上写字,这样之后才可以把交纳租税的事情告诉当地人,要他们遵守约定。因此,宾客和随游的读书人,都生活枯寂无聊到了极点。我待罪在这里,将近半年了。

有个姓区的书生,向我表示愿意和我做朋友,从南海郡划船来到阳山。他从西阶上堂,仪表十分壮美。坐下来和他交谈,言辞思想都不一般。庄周说:“巡行于荒坟古墓间的人,听到别人的脚步声就觉得欢喜了。”何况像区生这样的人,难道是容易遇到的吗?他到我的屋里,听我谈《诗》《书》仁义的道理,非常高兴,好像有志于此。我和他一起在美好的林木下乘凉,坐在水边的岩石上,投鱼竿钓鱼,非常高兴,好象能摒弃名利,而不厌恶贫贱的生活了。正月,区生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喝完了壶里的酒,写了这篇序来记离别。

词句注释

  1. 区(ōu)册:姓区,名册。本篇有“自南海挈舟而来”的话,应是南海(今广州境内)人。
  2. 阳山:广东阳山县。
  3. 穷处:极僻远的地方。
  4. 虞(yú):忧,患。
  5. 廉利:锐利。廉,棱角。
  6. 侔(móu):等同于。
  7. 上:逆流行舟。
  8. 下:顺流行舟。
  9. 失势:失去控制。
  10. 丞,县丞,是县令的副手。
  11. 尉:县尉,掌管县里治安的。
  12. 篁(huáng)竹:大竹。
  13. 鸟言:讲话像鸟儿叫一样,听不懂。
  14. 夷面:象蛮夷人一样的长相。
  15. 奉期约:守期限,执行规定。
  16. 无所为而至:没有什么目的来此。换句活说,不想来。
  17. 侍罪:等待处分。这是旧时代让贬官员自谦的说法。
  18. 且:将来。
  19. 挐(ná):牵引。
  20. 宾阶:西阶。古时引客上堂,宾走西阶,主人走东阶。
  21. 跫(qióng)然:脚步声。
  22. 其间:指诗书仁义之中。
  23. 翳(yì):隐蔽。
  24. 石矶(jī):水中或突出于水面的岩石。
  25. 遗:忘。
  26. 外:疏远。
  27. 声利:名利。
  28. 初吉:即正月初。
  29. 序以识别:写序来纪念分别。

作品赏析

按传统赠序的写法,开头都要说送行的话。而这篇序文却劈头而来“阳山,天下之穷处也”,先声夺人,技巧独到。然后紧紧围绕“穷”字,用从高处向下鸟瞰的俯视角度“扫描”阳山如何荒僻贫穷,接着只用了八十五个字,分别从山、水、县城简陋与政事荒疏、文化落后等几个方面,叙述了阳山荒僻贫穷的概貌。先讲山,“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次讲水,“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气势一泻而下,使人驰骋想象。仿佛看到了阳山峰险崖陡,虎豹出没;江流滩高峡险,船翻人亡的惨景;城郊荒凉寂寥,县衙破败简陋;人们相貌诡秘,文化落后。

随后,韩愈写与区册相处的欣喜之情。对区册的到来作者引用了《庄子》“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的话,既展现出作者贬徙阳山的孤独寂寞和恐惧;又表达了作者在这荒蛮之地,竟遇到如此文雅洒脱的读书人从天而降时的喜悦心情。作者那惊喜、振奋,如获珍宝的表情,栩栩如生地浮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同是阳山,这时使人感到,作者笔下的阳山再不是险恶丛生,惊心动魄的了,而是树木葱翠,百鸟和鸣,江水清悠,两岸如画,令人感到亲切愉快和心旷神怡了。

在前半篇中,韩愈到阳山之后的心情并未直接流露出来,但从篇首“天下”这夸大之辞中,从对阳山之“穷”的极力夸张渲染中。从段尾“待罪”这含有不满和讥讽意味的反语中,已使人深深感到韩愈贬到阳山后失意、落寞、孤寂的处境与心情,也更加衬托了区册来访对他的巨大安慰。

创作背景

唐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京畿各地遭逢大旱,春夏无雨,粮食十不收一;秋又早霜,晚秋多被冻死。京兆尹幸臣李实邀功取宠,隐报灾情,朝廷不仅不减免税赋,开仓赈灾.反而征缴愈急。百姓苦不堪言,只好拆房卖地以纳税钱,弃子逐妻以求口食。关中各县饿殍遍野,尸横沟壑,甚至人互相食。刚刚擢拜监察御史不到三个月的韩愈见此,食难下咽,忧心如焚,遂与同僚张署、李方叔向朝廷上书,直言天灾人饥状,要求减免税赋,放粮赈灾。结果得罪幸臣李实,三人均被贬出京师,韩愈被谪放到岭南的阳山县为令。这篇赠序是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韩愈谪居阳山时写给青年朋友区册的。

名家点评

  • 明·林云铭《古文析义》:“文中历历如绘,真写生妙手也!”
  • 清·刘大櫆《论文偶记》:“昌黎阳山后文字,尤为高古简老。”
  • 清·林纾《韩柳文研究法》:“盖身处烟瘴之区,与鸟言夷面之人为伍,一见斯文,自然称许过当,然仍节节有限制,此所以成大家之文。”

猜你喜欢

晚晴赋

唐代 • 杜牧

秋日晚晴,樊川子目于郊园,见大者小者,有状类者,故书赋云:

雨晴秋容新沐兮,忻绕园而细履。面平池之清空兮,紫阁青横,远来照水。如高堂之上,见罗幕兮,垂乎镜里。木势党伍兮,行者如迎,偃者如醉,高者如达,低者如跂。松数十株,切切交风,如冠剑大臣,国有急难,庭立而议。竹林外裹兮,十万丈夫,甲刃摐摐,密阵而环侍。岂负军令之不敢嚣兮,何意气之严毅。复引舟于深湾,忽八九之红芰,姹然如妇,敛然如女,堕蕊黦颜,似见放弃。白鹭潜来兮,邈风标之公子,窥此美人兮,如慕悦其容媚。杂花参差于岸侧兮,绛绿黄紫,格顽色贱兮,或妾或婢。间草甚多,丛者束兮,靡者杳兮,仰风猎日,如立如笑兮,千千万万之容兮,不可得而状也。若予者则谓何如?倒冠落珮兮,与世阔疏。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春正好、故园桃李,待君花发。儿女灯前和泪拜,鸡豚社里归时节。看依然、舌在齿牙牢,心如铁。

活国手,封侯骨。腾汗漫,排阊阖。待十分做了,诗书勋业。当日念君归去好,而今却恨中年别。笑江头、明月更多情,今宵缺。 

金山晚眺

宋代 • 秦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吴宫

唐代 • 李商隐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齐天乐·新烟初试花如梦

宋代 • 吴文英

新烟初试花如梦,疑收楚峰残雨。茂苑人归,秦楼燕宿,同惜天涯为旅。游情最苦。早柔绿迷津,乱莎荒圃。数树梨花,晚风吹堕半汀鹭。

流红江上去远,翠尊曾共醉,云外别墅。淡月秋千,幽香巷陌,愁结伤春深处。听歌看舞。驻不得当时,柳蛮樱素。睡起恹恹,洞箫谁院宇?

韩愈
简介描述: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省修武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省义县)”,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韩愈三岁而孤,随兄嫂生活。自幼攻读六经百家之书,于贞元八年(792年)登进士第。最初两任节度推官,后授四门博士,升监察御史。因论宫市之弊而被贬为阳山县令,之后遇赦,调江陵法曹参军。历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升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唐穆宗即位后被召入朝,拜国子祭酒。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加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鄙六朝骈体文风,推崇古体散文,其文质朴无华,气势雄健,“文起八代之衰”“集八代之成”,开古文运动之滥觞。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亦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