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眼

明代冯梦龙

明有陆公庐峰,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仆往,以一金易归。仆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甚惋惜。盖此砚佳于鸲鹆眼也。

白话译文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到了官办的旅馆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稍微凸起,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让他把它打磨平整了。”陆庐峰很是惋惜。原来这个砚台就好在这个八哥眼。

词语注释

  1. 于:在。
  2. 待用:等待(朝廷)任用。
  3. 尝:曾经。
  4. 佳:好的。
  5. 砚:砚台。
  6. 议:议论。
  7. 定:确定。
  8. 既:已经。
  9. 还:返回。
  10. 邸:官办的旅馆。
  11. 使:派。
  12. 往:前往。
  13. 一金:一两银子。
  14. 易:换。
  15. 归:返回。
  16. 持:拿。
  17. 坚:坚持。
  18. 是:正确。
  19. 鸲鹆(qú yù):鸟名,俗称“八哥”。
  20. 何:为什么。
  21. 幸:幸好。
  22. 余:多余。
  23. 平:使……平坦。
  24. 大:非常。
  25. 门人:此指仆人。
  26. 邸(dǐ):官办的旅馆。
  27. 向:先前、早先。
  28. 值:遇见

作品赏析

这则故事通过陆庐峰与门人对砚台处理的分歧,揭示了审美差异、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以及珍惜原物价值的道理。门人因缺乏鉴赏砚台的专业知识,仅凭个人喜好擅自改动,导致砚台失去了原有的珍贵特征,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不仅是对个人审美趣味的反思,也是对专业领域内专业知识尊重的强调;同时,此文也警示人们在处理珍贵物品时,应谨慎行事,避免因无知或轻率而造成缺漏。

猜你喜欢

双双燕·小桃谢后

宋代 • 吴文英

小桃谢后,双双燕,飞来几家庭户。轻烟晓暝,湘水暮云遥度,帘外余寒未卷,共斜入、红楼深处。相将占得雕梁,似约韶光留住。

堪举。翩翩翠羽。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落花风软,戏促乱红飞舞。多少呢喃意绪。尽日向、流莺分诉。还过短墙,谁会万千言语。

杨氏入山

宋代 • 康与之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唐代 • 岑参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

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

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

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

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

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送别湖南部曲

宋代 •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冯梦龙
简介描述: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又字耳犹、子犹,自号龙子犹、茂苑外史、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平平阁主人等,别署姑苏词奴、绿天馆主人、可一居士、无碍居士、茂苑野史氏、香月居主人、詹詹外史。明朝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吴下三冯”之一。

冯梦龙思想上受王守仁、李贽影响,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礼教。主张以“情教”取代“宗教”,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其家多藏书,辑有《三遂平妖传》《智囊》《广笑府》《春秋指目》《古今谭概》《墨憨斋定本传奇》等。冯梦龙用毕生精力搜集、整理、编写、刊行通俗文学,经冯梦龙改订、出版的小说、戏曲和民歌数十余种。明代较早成就较高的拟话本,著名的有《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简称“三言”。他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作出了独异的贡献。

冯梦龙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