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坊正字剑子歌

唐代李贺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白话译文

老前辈的剑匣中有三尺宝剑洗亮如水,它曾经潜入吴潭,把凶猛的蛟龙砍死。

像一道斜射的月光,利刃能刮掉露珠上的寒气;像一条平铺着的白色丝带,风无法把它吹起。

剑匣上的鲨鱼皮老化,起了蒺藜般的浮刺;剑身上涂着鸊鹈油,像雪亮的白鹇毛。

这柄宝剑简直就是勇士荆轲的一片心,分分明明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

用金丝裹成的圆形剑穗悬垂着,簏簏簌簌,剑光神异,好像要试着切一下蓝田玉。

带着它去到西方,白帝看见它准会惊惶失色,那个鬼母又要在秋夜的郊外嗷嗷啼哭。

词句注释

  1. 春坊正字:唐代太子宫中掌校正经籍文字的官员,隶属于左春坊司经局。故称为春坊正字。
  2. 剑子:即剑
  3. 先辈:指春坊正字。《演繁露》记载:唐代举人称已经及第为先辈。
  4. 三尺水:三尺剑。
  5. 吴潭斩龙子:西晋周处在义兴(江苏宜兴)斩蛟龙除害的故事。(见《世说新语·自新》)
  6. 隙月:缝隙中的月光。比喻剑。
  7. 练带:白色的绢带。剑光像白色的绢带。比喻剑很重。
  8. 蛟胎:鲨鱼皮做的剑鞘。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
  9. 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
  10. 鸊鹈(pì tí):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
  11. 淬:涂抹的意思。
  12. 白鹇(xián):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
  13. 荆轲:战国时卫国人,曾刺杀秦始皇。
  14. 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
  15. 簏簌(lù sù):下垂的样子。一本作“簏敕”,一本二字竹字头均为罒字头。
  16. 蓝田玉:蓝田的美玉。蓝田,在今陕西。
  17. 西方白帝:神话中西方的神。
  18. 鬼母秋郊哭:《史记·高祖本纪》:刘邦酒醉夜行,挥剑斩杀了拦路的大蛇,后来见一老母哭泣,自称我的儿子是西方白帝子,现在被赤帝子杀了。

作品赏析

此诗开头二句:“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直接入题。“吴潭斩龙子”,暗用《世说新语》中载周处在古吴地的义兴长桥斩蛟的故事。在开头六句里,诗人用“三尺水”“隙月斜明”“练带平铺”“白鹇尾”等一连串的比喻,渲染宝剑的光亮,用“蒺藜刺”形容剑鞘的精美,并用周处长桥斩蛟的故事,极力赞美宝剑的不凡经历,重点在“形其利”,下面的六句则把笔力的重点转向“传其神”。“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这两句是说: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跳动着的心,希望为国解愁、为人赴难,盼望着难能再有一试锋芒的时刻;然而它却长时间地被闲置不用,整天被佩在一个九品文官春坊正字的身上。它会感到委曲、羞愧的。所以在这里诗人呼告、祈求:不要让这柄满怀侠义之心的剑宝整天无所事事,徒然让它的光辉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吧!这两句是全诗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在这两个诗句里,诗人想落天外,比喻新奇,以飞扬之笔,点燃了全诗光照之火,成为统帅全诗的灵魂,把咏剑的主题升华到了咏人的高度,它十分自然地把宝剑的被抛弃、春坊正字的大材小用和诗人的失意不遇绾合在一起,咏剑的不能尽其用,实写人的不能尽其材;剑的不遇,正是春坊正字和诗人的不遇的真实写照。咏剑是宾,咏人才是主。王琦评云:“通篇供剑以抒不遇知己之感。”可谓中的之言,接着诗人又写道:“挼丝团金悬,神光欲截兰田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这四句是说:这柄宝剑虽然久遭废弃,不得其用,但它的神威却不减当年。在最后两个诗句里,诗人用了刘邦斩蛇的故事。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酒醉夜行,遇一大蛇当道。刘邦挥剑把蛇斩为两段。后来有人经过这里,见一老妇啼哭。问她的原因,她说她的儿子是西方之神白帝的儿子,化成龙,被赤帝的儿子(刘邦)杀了,所以伤心啼哭。说完这个老妇就不见了,她原来是西方的神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进一步渲染春坊正字宝剑的神奇威力。

全诗由形到神,由物及人,构思新颖,设想奇特,比喻连珠,绾合自然,炼字妍冶而传神,用典多而不晦涩,跳跃大而脉络暗藏,主题深刻而无枯燥之嫌,不愧为咏剑的名篇。

创作背景

李贺曾赴京都长安做从九品小官奉礼郎,官职底下,俸禄微薄,备感压抑,却又毫无迁调的希望。此诗的写作时间,可能就在入京作奉礼郎任内,在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至七年(812年)之间。

名家点评

  • 刘辰翁《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虽笔画点缀簇密,而纵横用意甚丽。剑身剑室,纹理刻字,束带色杂,无一叠犯,乃不妨句意舂容俯仰。“秋郊”语甚奇,不厌再言。
  • 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七字何等气骨!看长吉诗当于此等处留心(“直是荆轲”句下)。
  • 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萃精求异,复不堆垛,门吻间觉有一段奇光射人。
  • 姚文燮《昌谷集注》卷一:“上六句摹写剑之犀利。“正”与“政”同音,且义亦相通。“荆轲一片心”,总以未杀秦政为恨。若令照见正字,千古英魂应为愤怒。至轲之未遂厥志,非剑之不利,然亦无如时何耳。宝饰神光,等一珍重,倘遇赤帝子,则安往不利哉?贺借此以喻国士所重在良遇也。”
  • 黎简《黎二樵批点黄陶庵评本李长吉集》:“提出”句用事直而伧。用事浑沦为贵,在贺诗尤觉其伧。
  • 杜诏、杜庭珠《中晚唐诗叩弹集》:杜诏:此二句言剑当为侠士之用,而不当置之无用之地也(“直是荆轲”二句下)。
  •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长吉好以险字作势,然如“汉武秦王听不得”,“直是荆轲一片心”,原白浑老。
  • 沈德潜《唐诗别裁》:从来写剑者,只形其利,此并传其神。末暗用汉祖斩白蛇事。
  •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此二句遥接“荆轲心”、“春坊字”二语而扩而大之,重为春坊冷官惜也。“鬼母”,《史》、《汉》作“神母”,“鬼”字佳。诗文用事,有不必全依元文者(末二句下)。
  • 陈沆《诗比兴笺》卷四:“春坊”,东宫官属。唐人呼已第者为“先辈”,此人必已举进士,家蓄此剑,而长吉歌之也。诗则借寓疾邪除佞之志。“莫教照见春坊字”者,言此乃剑侠肝胆所成,今徒为文士书生所有,则有不遇知己之叹,故末二句欲斩佞臣头以谢天下。”

猜你喜欢

王翱秉公

明代 • 王翱

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妻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宋代 • 李清照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吊屈原赋

两汉 • 贾谊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谓随、夷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谇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征兮,遥增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唐代 • 柳宗元

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

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

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

西亭构其巅,反宇临呀庨。

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

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茆。

羁贯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故墅即沣川,数亩均肥硗。

台馆集荒丘,池塘疏沈坳。

会有圭组恋,遂贻山林嘲。

薄躯信无庸,锁屑剧斗筲。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

庭除植蓬艾,隟牖悬蟏蛸。

所赖山水客,扁舟柱长梢。

挹流敌清觞,掇野代嘉肴。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

逍遥屏幽昧,澹薄辞喧呶。

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嘐。

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

寄陈伯玑金陵

清代 • 王士祯

东风作意吹杨柳,绿到芜城第几桥?

欲折一枝寄相忆,隔江残笛雨萧萧。

李贺
简介描述: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李贺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

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者,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感叹生不逢时和倾诉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称其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颂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