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儿落过得胜令·寻致争不致争

元代高克礼

寻致争不致争,既言定先言定。论至诚俺至诚,你薄幸谁薄幸?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海神庙见有他为证。似王魁负桂英,碜可可海誓山盟。绣带里难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个年少书生。

白话译文

该争气的却不争气,已经说定的就要言而有信。要论至诚我最至诚,你不薄幸无情还有谁薄幸无情。难道不知道举头三尺就有神明,忘恩负义的都会担当罪名。海神庙的故事可以凭证。像王魁负桂英。想当初他曾经在神前海誓山盟,后来他负情,终于未能在女人手中逃却生命,自杀身亡的桂英女,最终处死了这个年少书生。

词句注释

  1. 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2. 雁儿落过得胜令:双调带过曲。又名《鸿门凯歌》。
  3. 寻致争:争气。
  4. 至诚:诚实,不虚妄。
  5. 薄幸:薄情寡恩。
  6. 当罪名:担罪名,承当罪责。
  7. “海神庙”三句:说王魁负桂英故事。桂英供养王魁求学,设盟于海神庙,誓不相负。王魁高中后即负桂英,桂英自刎为鬼,往索王魁性命。碜(chěn)可可,凄惨、悲惨。

作品赏析

这支带过曲前曲“雁儿落”部分写女子和恋人的相会发誓,后曲“得胜令”部分举出王魁的故事警告负心人,若负心将受到王魁式的报应。

“寻致争不致争,既言定先言定。论至诚俺至诚,你薄幸谁薄幸”,开头一幕为恋人相会的场面。女子对爱情极为忠贞至诚,但不能确保情人是否至诚,担心情人负心。于是强烈要求情人立下誓言,而这并不是在故意找茬子。“寻致争”,是女子矛盾心理的一种体现:既希望与男子结合,又担心情人不够忠诚,遗弃自己。用语明快、急切,表现了女子的专情、刚烈与泼辣,为下文作下了铺垫。

立誓过后的女子仍然不放心,进一步告诫男子有神明的公正判决,如负义薄情将要受到惩罚。“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封建社会女子依附于男性,地位得不到保障的可悲。她们只能寄希望于神明为自己主持公道。而事实上,求助神明只不过是求取心理的安慰罢了。神明仍然不能保证女子不被抛弃,王魁负桂英的故事就是如此。作者灵活地化用了《王魁》这一广为流传的故事,希望负心人能得到报应。《王魁》的故事取材于宋代民间故事,元代尚仲贤有《海神庙王魁负桂英》,写文人王魁落第,遇歌妓焦桂英,桂英全力资助王魁进京,为王魁筹办盘缠。临行二人发誓绝不相负。王魁发誓:“若生离意,神当击之。”后王魁考中状元,负心另娶。桂英愤而自刎,鬼魂夺去了王魁的性命。王魁在中国古代成为负心汉的典型。女子把这则故事重述给情郎,表明了女子既希望听到海誓山盟,又对甜言蜜语产生怀疑的矛盾心理。“似王魁负桂英,碜可可海誓山盟”,王魁负桂英的故事又让女子深知王魁式的海誓山盟仍然会失去它的约束力,给女性带来悲惨的结局。“碜可可”,令人对海誓山盟痛惜、绝望。于是她痛下决心也会同桂英一样,绝不放过负心之人。“绣带里难逃命,裙刀上更自刑”,绣带和裙裾都是她索命的利器。“活取了个年少书生”,女子的愤恨之情如火山般爆发,波涛般喷涌,推到了极致。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此小令写人极为传神,作者深入痴情女子内心世界,运用明快、直率的语言活画出一个爱恨交织、性格泼辣、大胆又刚烈的女子形象。感情如劲丸速发,真挚热烈,痛快淋漓。

创作背景

这首带过曲以一个痴情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对负心人无情无义的谴责和痛斥。其具体创作时间未详。

猜你喜欢

望天门山

唐代 •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张自新传

明代 • 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书为?”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耶?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语曰:“丛兰欲茂,秋风败之。”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

贺新郎·春情

宋代 • 李玉

篆缕消金鼎,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忺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

赠王粲诗

两汉 • 曹植

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

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

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

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

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

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

高克礼
简介描述:

高克礼,元代散曲家。生卒年不详。字敬臣,号秋泉,河间(今属河北)人,一作济南(今属山东省)人。曾任庆元(今属浙江)理官。与乔吉友善。作品工巧。《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四首。

高克礼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