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春怨

宋代朱淑真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白话译文

无论是走还是坐,无论是独吟还是酬和,乃至卧倒床榻,我都独自一人;久久地站着凝望让我倍加伤神,更无奈这微寒撩惹我的愁绪。

这份愁情有谁能够见到,让我泪流满面,把自己原先的粉妆冲洗得没有剩下一半;愁病交加,把灯芯挑了又挑,终究还是难以入眠。

词句注释

  1.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又名“偷声木兰花”等,简称“减兰”。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2. 独行:一人行路;独自行走。
  3. 独坐:一个人坐着。
  4. 独唱:独自吟咏、吟唱。
  5. 独卧:泛指一人独眠。
  6. 伫(zhù)立:久立。
  7. 伤神:伤心。
  8. 无奈:谓无可奈何。
  9. 轻寒:微寒。一作“春寒”。
  10. 著摸:也写作“着莫”,有撩拨、沾惹之意。
  11. 残妆:指女子残褪的化妆。
  12. 相仍:依然;仍旧。
  13. 寒灯:寒夜里的孤灯。多以形容孤寂、凄凉的环境。
  14. 不成:不行,不可以。

作品赏析

此词与朱淑真其他诗词风格不同:愁肠已极,寂寞已极,深刻地记录了朱淑真一生凄凉悲惨的境遇,饱含她内心抑郁孤独的愁绪。

上片开篇就是“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连用五个“独”字,逐层铺排女词人内心强烈的孤独感,充分表现出她的寂寞和惆怅,似乎“独”字贯穿在她的一切活动中。她是走也惆怅,坐也孤寂,卧也凄凉,独倡独酬,心迷意乱,烦闷难当,大有心魂欲裂之感。这五个“独”字,全是动态的描写,凸显了女词人茕茕孑立、愁病交加之状,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此语与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寻寻觅觅》)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是这种无处不在的孤独,使得词人感觉不到红尘人间的温暖,故有“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之语。这两句紧承上句,不仅写她孤独,而且描绘出她的伤心失神。特别是“无奈轻寒著摸人”一句,写出了女词人对季节气候的敏感。“轻寒”二字,正扣题目“春怨”二字的“春”字,全词无一语及春,惟从“轻寒”二字,透露出春天的信息。“著摸(着莫)”一词,宋人诗词中屡见。如孔平仲《怀蓬莱阁》诗:“深林鸟语流连客,野径花香着莫人。”杨万里《和王司法雨中惠诗》诗:“无那春愁着莫人,风颠雨急更黄昏”。朱淑真词“著摸”与杨万里诗“着莫”的用法完全相同。轻寒撩惹春愁的缘由,失去爱情幸福的女词人深有体会。寡居的李清照感到“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声声慢·寻寻觅觅》);对自己的婚姻深感不满的朱淑真在“伫立伤神”之际,不禁发出“无奈轻寒著摸人”的吟咏:足见两位女词人在“轻寒”季节,有着共同的伤心之处。这两句,转向写静态的感觉,但意脉跟开头两句是相承的。

如此折磨女词人的是他内心的孤独寂寞,是她不幸的婚姻,是她多舛的命运。下片进一步抒写女词人愁怨。“此情谁见”四字,承上启下,一语双兼。“此情”,既指上片的孤独伤情,又兼指下文的“泪洗残妆无一半”,写出了女词人以泪洗面的愁苦。结穴“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两句,描绘自己因愁而病,因病添愁,愁病相因,以至夜不成眠的痛苦。

“剔尽寒灯”的“剔”,这是个感觉很轻微、很平常的动作,却充满了一种愁意,一种无聊,一种微微的痛感。“孤灯”既是唯一相伴的微弱光亮,也是心态微薄的希望,明明灭灭,起起伏伏。“梦不成”,那梦中的欢愉是聊以慰藉心灵的幻觉与麻醉,可是依然“不成”。连梦都做不成,生活就好比被逼到悬崖边上,下面就是绝望了。“剔尽寒灯”这小小的动作,画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独对寒夜、百无聊赖的形象。愁病缠身的词人,独自对着寒灯哭泣,满脸泪痕,悲伤不已,即令一遍一遍把灯花剔尽,仍是不能入睡。对于孤凄愁病的闺中人,只写这一泪、这一夜的悲苦,其他日子里也可以想象而知。又何况是“此情谁见”,无人见,无人知,无人慰藉,无可解脱。自写苦情,情长词短,其体会之深,含蕴之厚,非男性作家拟闺情之词所能及者。

创作背景

朱淑真虽家世显赫,婚姻却十分不幸,婚后郁郁寡欢。这首词当作于朱淑真婚后,是感叹自己的所嫁非偶,不满自己的婚姻而写。

名家点评

  • 清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尝读耶律文正诗“花落余香著摸人”,盖本朱淑真“无奈轻寒著摸人”语。适读宋彭器资汝砺《鄱阳集》有《湖湘道中见梅花》绝句云:“滴叶开花妙入神,酥盘忆看北堂春。潇湘此日堪肠断,随处幽香著莫人。”乃前此矣。
  • 清代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四:朱淑真词“无奈轻寒著摸人”,“著摸”二字,孔平仲、彭汝砺诗皆用之。

猜你喜欢

水龙吟·寿梅津

宋代 • 吴文英

杜陵折柳狂吟,砚波尚湿红衣露。仙桃宴早,江梅春近,还催客句。宫漏传鸡,禁门嘶骑,宦情熟处。正黄编夜展,天香字暖,春葱剪、红蜜炬。

宫帽鸾枝醉舞。思飘扬、臞仙风举。星罗万卷,云驱千阵,飞毫海雨。长寿杯深,探春腔稳,江湖同赋。又看看便系,金狨莺晓,傍西湖路。

崔氏东山草堂

唐代 • 杜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磐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更漏子·春夜阑

唐代 • 牛峤

春夜阑,更漏促,金烬暗挑残烛。惊梦断,锦屏深,两乡明月心。

闺草碧,望归客,还是不知消息。孤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普天乐·愁怀

元代 • 张鸣善

雨儿飘,风儿飏。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风萧萧梧叶中,寸点点芭蕉上。风雨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风雨儿怎当?风雨儿定当。风雨儿难当。

海棠珠缀一重重。清晓近帘栊。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

看叶嫩,惜花红。意无穷。如花似叶,岁岁年年,共占春风。

朱淑真
简介描述:

朱淑真(约1135年-约1180年),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一作浙江海宁路仲人(海宁简志),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与李清照齐名。

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