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咏梅

宋代朱淑真

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白话译文

几朵带着雨意的乌云一动不动地高挂在天空,小溪的桥上寒意袭人。一弯新月刚刚冲破云雾的遮挡出现在天边,梅树多姿的身影在东风中摇荡。小桥下的潺潺流水在向远方流左。一枝怒放的梅花在皎洁的月光中散发着幽香。

怀着爱怜的心情看着梅花仍和往年一样娇美,可梅花哪里会知道爱怜它的人却又比去年瘦损多了。夜深了寒意更浓,连那不畏寒的腊梅,似乎也正感到了寒冷。

词句注释

  1. 菩萨蛮: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晚云烘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2. 湿云:饱含水气的云。渡:移动,运动。
  3. 蛾寒:像蛾眉似的冷月。蛾:通“娥”,指娥眉,用以比喻弯月。
  4. 和:连。
  5. 怜:爱惜。

作品赏析

这首词题曰“咏梅”,实际上是以梅花的高洁来比拟作者不甘流俗,满腔哀愁,无处倾诉的情怀。

上片写桥头月下见寒梅独放的情景。雨云凝滞不动飘浮在天空,溪上小桥是那么清冷;一弯新月破云而出,映照着梅树随风而动的影子;小溪水声长远,一枝寒梅在月下散发着芳香。词人轻移笔触,由天空写到桥上写到桥旁写到桥下,勾画出一幅朦脆的月夜观梅图,意境清幽静谧,衬托出人的孤寂和哀愁。晚上词人立足在小桥上看到的景物:“湿云”、“桥冷”、“娥寒初破”,写出了一种孤寂、冷艳的气氛。“娥寒初破东风影”,“破”字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影”字更是把梅树随风摇曳的动姿描画得栩栩如生。这是以动写静的笔法,从视觉方面落墨。“溪下水声长”,以声响映衬夜的寂静,从听觉方面着笔。“一枝和月香”,这是从嗅觉方面来写周围环境的清静。“一枝”二字具有深刻的含意,它除了写实景之外,也是作者的自况。

下片借写花而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孤寂之情。“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以拟人的手法写花,一年一度,花开花落,人像往日一样怜花,花却不知人日渐消瘦,喻花不解人意,不知人之哀愁,非常凄楚。这两句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据说淑真婚姻不遂,而婚前又心有所爱,终日忧郁,因此这种幽怨显然是有的而发了。结拍“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两句意味深长,尤感言未尽意亦未尽。“花正寒”明写花而实则写自己,写花寒而喻人寒,越来越多的愁绪凝成驱之不去的寒意,深深包围着忧郁的人。由花及人,看得出词人凝结在心底的哀愁,已经全然没有希望了。夜越来越深,愁苦和哀怨亦越来越多,越来越浓,正凝结成驱之不尽的寒意,向独倚栏杆、孤寂凄楚的人袭来。

这首词首先塑造了一个凄清湿冷的环境,在溪桥之畔,有一枝初放的梅花在月色中孤独地吐放着香气;词人爱恋这枝梅花,梅花却不知词人因婚姻不幸、多愁多病而日渐憔悴。词人独自倚栏赏花,夜深花寒,而词人的心境更凄寒。这首咏梅词选用湿云、桥冷与花正寒等意象,酝酿出一种凄寒、孤寂的意境,衬托出梅花不畏严寒、追求高节的品质。全词以环境渲染气氛,情真景浓,风格秀婉,楚楚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年)冬天。朱淑真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她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由于婚姻不如意,她写有大量描写个人寂寞,抒发内心痛苦的诗篇。朱淑真诗歌的题材比较广泛,她用诗歌记游、赠答,并表达客居异乡时对亲友的怀念。她还写了一些咏史诗,议论历史,品评人物,都很有见地。她常常表现出对于农事和百姓生活的关怀,写有《苦热闻田夫语有感》《喜雨》《新冬》等诗。她还作有许多写景咏物诗,湖光山色,四季景物的变易,都被她艺术地再现于诗歌之中。这首《咏梅》词是体现朱淑真“清新婉丽、蓄思含情”风格的代表作。

名家点评

  • 宋代魏仲恭《断肠诗集序》: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
  • 明代潘游龙《古今诗余醉》卷十三:咏梅词之灵慧,当推此为第一,而更喜其不犯一梅事。
  • 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刘敬圻:词人以梅为友,以梅为影,人与梅相怜相惜。写花正是写人。词人同“梅”之间的距离愈写愈近,已很难分清作品是在咏梅,还是在歌咏词人自身了。“一枝和月香”、“花不知人瘦”、“夜深花正寒”诸句,不仅充满诗情画意,体验也极真实深至。

猜你喜欢

燕支行

唐代 • 王维

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宫。

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

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

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

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

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画戟雕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

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

麒麟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

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

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

教战虽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

雪里梅花诗

南北朝 • 阴铿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

百字令·半堤花雨

宋代 • 褚生

半堤花雨。对芳辰消遣,无奈情绪。春色尚堪描画在,万紫千红尘土。鹃促归期,莺收佞舌,燕作留人语。绕栏红药,韶华留此孤主。

真个恨杀东风,几番过了,不似今番苦。乐事赏心磨灭尽,忽见飞书传羽。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

清平乐·留人不住

宋代 • 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郑人买履

先秦 •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朱淑真
简介描述:

朱淑真(约1135年-约1180年),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一作浙江海宁路仲人(海宁简志),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与李清照齐名。

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