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留人不住

宋代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白话译文

苦苦留人不住,饯别酒喝得醉昏昏,她的船已经解开缆绳。小舟拨开轻卷的碧波,走在漫漫的春水路上,她将听不尽晓莺处处啼唱。

渡头冷落,只有杨柳青青,一枝枝,一叶叶,全都代表着离情。再也不必寄什么书信,画楼里种种的深情厚爱,从今后没有了依凭。

词句注释

  1. 清平乐(yuè):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个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2. 兰舟:木兰舟,以木兰树所造之船,是船只的美称。
  3. 棹(zhào):船桨,经常用作船的代称。
  4. 锦书:书信的美称。前秦苏若兰织锦为字成回文诗,寄给丈夫窦滔。后世泛称情书为锦书。
  5. 云雨:宋玉《高唐赋》序载,楚王游高唐,梦见神女相陪睡觉,临行说她是巫山神女,“旦为行云,暮为行雨”,后多喻指男女交合之欢。无凭:靠不住。

作品赏析

这一次分手,离去的是男子,送行的是女子,她的身份当是娼妓。女的不让男的走,男的执意要走,有了分歧,产生了矛盾,难免有点不愉快。女方“留人不住”,这才饯别已罢,来到渡头送别。这场离别,不只是依恋难舍,更夹杂着抑郁、哀怨以及负气、委屈等等复杂的情绪。此词是从女方的角度落笔,是代她立言,故而她的形象得到了充分的刻画,心情、语气都描摹得活灵活现。作者抓住了一个“怨”字,这个字贯串全篇,成为了叙事、抒情、写景.最终归总到刻画人物的一个基调。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开头两句交代了此番送别的缘由和双方的心态。留不住,是结果,此前经过、细节当有种种多多,恐怕是表述不完,也表述不清的,故而也就毋须表述了。显然是女方迫不得已作了让步,才允许男子离去的,但她仍然不能心平气和,分手之际,心里怕是涌上了种种滋味。“醉”字点出了沉闷的饯别酒筵,行者送者各怀心事,佳肴美酒还有什么味道。尽管闷酒醉人,男子亦不推延行期,可见其去意之坚决与急切。这一点,自然也增加了女子的怨意。所以,“醉解兰舟”里面也是有文章的。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这两句与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比较起来,表面上虽有近似之处,实际上却是很不相同的语气和心情。二句紧承“醉解兰舟去”,写的是春晨江景,也是女子揣想情人一路上所经的风光。江中是碧绿的春水,江上有婉转的莺歌,是那样的宜人。当然,景色的美好只是女子的想象,或许更是她的期望,即使他决然地离开了她,她也仍旧希望自己的情人在路上有美景相伴,可见痴情至深。“过尽”两个字,暗示女子与恋人天各一方的事实,含蓄透露出她的忧伤。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情人已经走了很久,不见踪影,但女子依旧站在那里。堤边杨柳青青,枝叶茂盛繁多,千丝万缕,依依有情,它们与女子一起伫立于渡口,安静凝望远方。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所以“枝枝叶叶”含有离情的意思,此处即借杨柳的枝叶来暗示女子黯然的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这两句所表达的感情非常激烈。女子负气道:“我们青楼女子是靠不住的,你今后不必来信了,从此割断情感联系吧。” “画楼云雨”四个字道出了女子与男子曾经的美好过往,只可惜男子决然绝情。相守的期盼落空之后,她只有怀着无限的怨恨选择放弃,从特意提及“锦书”可知,女子内心并不想如此决绝,只是无可奈何罢了。她实际的所作所为,已经充分说明了她不愧是一个多情的女子,但是,话必须这么说,词必须这么写,才能把她的性格展现出来。

这首词在技巧上运用了很多对比方法:一个苦苦挽留,一个“醉解兰舟”;一个“一棹碧涛”、晓莺轻啼,一个独立津渡、满怀离情;一个意浅,一个情深,让人一目了然。在结构上,亦是先含情脉脉,后决绝断念。结尾二句虽似负气怨恨,但正因为爱得执著,才会有如此烦恼,所以更能反衬出词人的一片痴情。总之,此词刻画细腻,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一个女子痴中含怨的微妙心理。

封建社会里,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穷人家的女孩子,命运尤其悲惨。她们有的因生活没有着落,或被父母卖掉,或被他人拐骗,有的沦落到秦楼楚馆,便成了被人玩弄的对象。她们有的虽然追求理想,向往真挚幸福的爱情生活,但这些往往成为泡影。这首词将目光投向了这些可怜的女子,在客观上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词,可能是代妓立言,亦可能是借娼妓之口诉说离别的愁怨,具体创作年代已不得而知。父亲晏殊的去世,门祚的式微,晏几道的境况也起了很大的变化。加上他孤高耿介、不愿阿附权势的个性,以致生活的道路不很顺利。身世的坎坷和世情的冷暖,使晏几道在耿介特立的个性之外,又具有情深一往、善感任真的品格。所以他的词虽不离伤春悲秋、别怨离愁、相思情苦的内容,但是于情文之间缭绕着一股郁勃而深挚的情思,可以激动人心。这首词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名家评价

  •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结语殊怨,然不忍割。
  • 清·陈廷焯《别调集》:怨语,然自是凄绝。

猜你喜欢

觉衰

唐代 • 柳宗元

久知老会至,不谓便见侵。

今年宜未衰,稍已来相寻。

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

咄此可奈何,未必伤我心。

彭聃安在哉?周孔亦已沉。

古称寿圣人,曾不留至今。

但愿得美酒,朋友常共斟。

是时春向暮,桃李生繁阴。

日照天正绿,杳杳归鸿吟。

出门呼所亲,扶杖登西林。

高歌足自快,商颂有遗音。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唐代 • 李白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二月二日出郊

宋代 • 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牡丹

唐代 •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

谁人今继作,夫子世称贤。

再动游吴棹,还浮入海船。

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

去国难为别,思归各未旋。

空馀贾生泪,相顾共凄然。

晏几道
简介描述: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晏殊村人。晏殊之子。宋代词人。

晏几道出身名门,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诗词天赋,14岁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凭借《鹧鸪天》名扬天下。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17岁的晏几道结束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治罪,晏几道因此受到牵连,被送进牢狱,后得以释放。晏几道和在京城等待新官职的黄庭坚走得很近。后晏几道决心远离官场,寄情于诗词创作。至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晏几道在寂寞困顿中逝世。

晏几道存世的词集《小山词》260首词作中,长调仅有3首,其余全为小令晏几道的诗词所表达的寓意深远,为宋代最浪漫的词作。晏几道是北宋词坛写小令“第一人”,正是因为其创作,小令才能成为日后流行的词调体式之一。在李商隐、李煜、黄庭坚等一众曾借梦抒情的文人中,晏几道堪称其中的高手。晏几道以梦写情的创作手法,对后世词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