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云·有客经巫峡

五代李珣

有客经巫峡,停桡向水湄。楚王曾此梦瑶姬,一梦杳无期。

尘暗珠帘卷,香消翠幄垂。西风回首不胜悲,暮雨洒空祠。

白话译文

有人旅经巫峡,向着岸边水草相接处停下船桨。楚王曾在此地于梦中与瑶姬神遇,梦别后他们就遥遥相隔、没有相会之期了。

尘埃让卷起的珠帘颜色都黯淡了,香气消散、翠色的帐幔掉落。回首往事让人禁不住地哀伤,黄昏时的雨水在空旷的神女祠上泼洒而下。

词句注释

  1. 桡(ráo饶):船浆。《淮南子·主术训》:“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水为资。”此以“桡”借代为船。水湄(méi眉):岸边,水与草相结合处。《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毛传:“湄,水岸也。”
  2. “楚王”句:意思是楚王曾梦游此地与神女相会。瑶姬:美丽的仙女。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魄为草实,为灵芝。”
  3. “一梦”句:意思是梦后再也没有相会之期。
  4. “尘暗”二句:意思是天色暗淡,珠帘空卷;香气已消,翠幕低垂。
  5. “西风”二句:西风萧瑟,回首楚王梦神女之旧事,心中惆怅不尽;只见暮雨晚风,吹打着空祠。空祠:楚王曾为神女立庙于巫山,号曰“朝云”。

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咏词牌名本意,写巫山神女之事,从有关传说转到眼前空祠,兴起怀古幽情。

此词先写词人舟过巫峡时,泊船江边,来到神女祠前。这里本来是一座金炉珠帐、画帘高挂的神殿,如今却已冷落荒废。陆游在《入蜀记》中写道:“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词人徘徊祠前,仰望对面十二晚峰,云雾轻绕,散开又复相合,特别是那奇丽的神女峰,最为引人注目,词人的联翩浮想,也随之油然而生。“楚王”两句,包含着一个梦幻般的传说:“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宋玉《高唐赋》)这“巫山之女”,也即传说中赤帝之女,名叫“瑶姬”;牛希济《临江仙·峭壁参差十二峰》云:“峭壁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瑶姬宫殿是仙踪。”而自从楚王一梦与之相遇后,就此人神永隔,所以说是“杳无期”,只留下永久的惆怅。

下片写神女空祠,从想象转到现实,而面对空祠,又使词人联想起楚国史事,怀古之思油然而生,笔法曲折而又含蓄。“尘暗”两句,是步入神祠后所见。“珠帘”、“翠幄”,想见昔日殿内陈设之华丽多彩;“尘暗”、“香销”,叹息如今帘帷之上尘灰厚积。庙外西风飒飒、冷雨凄凄。从往昔神祠的繁华兴盛到如今空殿的寥落衰败,从传说联想到楚国史事,无限盛衰兴亡之感涌上心头,神女之事固树属虚无缥缈的传说,但楚国由于君王昏庸而终于覆亡,却足以为后世鉴戒;如今念及有关史事,令人不胜感慨,诚如阮籍《咏怀》所云:“箫管有余音,梁王安在哉!”

猜你喜欢

寒花葬志

明代 • 归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题弟侄书堂

唐代 •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江南逢李龟年

唐代 •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清江引四首

元代 • 钱霖

梦回昼长帘半卷,门掩荼蘼院。蛛丝挂柳绵,燕嘴粘花片,啼莺一声春去远。

高歌一壶新酿酒,睡足蜂衙后。去深鹤梦寒,石老松花瘦,不如五株门外柳。

春归牡丹花下土,唱彻莺啼序。戴胜雨余桑,谢豹烟中树,人困昼长深院宇。

恩情已随纨扇歇,攒到愁时节。梧桐一叶秋,砧杵千家月,多的是几声檐外铁。

李珣
简介描述:

李珣(855年-930年),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多感慨之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