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云·有客经巫峡

五代李珣

有客经巫峡,停桡向水湄。楚王曾此梦瑶姬,一梦杳无期。

尘暗珠帘卷,香消翠幄垂。西风回首不胜悲,暮雨洒空祠。

白话译文

有人旅经巫峡,向着岸边水草相接处停下船桨。楚王曾在此地于梦中与瑶姬神遇,梦别后他们就遥遥相隔、没有相会之期了。

尘埃让卷起的珠帘颜色都黯淡了,香气消散、翠色的帐幔掉落。回首往事让人禁不住地哀伤,黄昏时的雨水在空旷的神女祠上泼洒而下。

词句注释

  1. 桡(ráo饶):船浆。《淮南子·主术训》:“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水为资。”此以“桡”借代为船。水湄(méi眉):岸边,水与草相结合处。《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毛传:“湄,水岸也。”
  2. “楚王”句:意思是楚王曾梦游此地与神女相会。瑶姬:美丽的仙女。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魄为草实,为灵芝。”
  3. “一梦”句:意思是梦后再也没有相会之期。
  4. “尘暗”二句:意思是天色暗淡,珠帘空卷;香气已消,翠幕低垂。
  5. “西风”二句:西风萧瑟,回首楚王梦神女之旧事,心中惆怅不尽;只见暮雨晚风,吹打着空祠。空祠:楚王曾为神女立庙于巫山,号曰“朝云”。

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咏词牌名本意,写巫山神女之事,从有关传说转到眼前空祠,兴起怀古幽情。

此词先写词人舟过巫峡时,泊船江边,来到神女祠前。这里本来是一座金炉珠帐、画帘高挂的神殿,如今却已冷落荒废。陆游在《入蜀记》中写道:“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词人徘徊祠前,仰望对面十二晚峰,云雾轻绕,散开又复相合,特别是那奇丽的神女峰,最为引人注目,词人的联翩浮想,也随之油然而生。“楚王”两句,包含着一个梦幻般的传说:“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宋玉《高唐赋》)这“巫山之女”,也即传说中赤帝之女,名叫“瑶姬”;牛希济《临江仙·峭壁参差十二峰》云:“峭壁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瑶姬宫殿是仙踪。”而自从楚王一梦与之相遇后,就此人神永隔,所以说是“杳无期”,只留下永久的惆怅。

下片写神女空祠,从想象转到现实,而面对空祠,又使词人联想起楚国史事,怀古之思油然而生,笔法曲折而又含蓄。“尘暗”两句,是步入神祠后所见。“珠帘”、“翠幄”,想见昔日殿内陈设之华丽多彩;“尘暗”、“香销”,叹息如今帘帷之上尘灰厚积。庙外西风飒飒、冷雨凄凄。从往昔神祠的繁华兴盛到如今空殿的寥落衰败,从传说联想到楚国史事,无限盛衰兴亡之感涌上心头,神女之事固树属虚无缥缈的传说,但楚国由于君王昏庸而终于覆亡,却足以为后世鉴戒;如今念及有关史事,令人不胜感慨,诚如阮籍《咏怀》所云:“箫管有余音,梁王安在哉!”

猜你喜欢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送刘昱

唐代 • 李颀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

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愁悲。

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

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

宋代 • 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照紫薇花。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李珣
简介描述:

李珣(855年-930年),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多感慨之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