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项王庙壁

明代王象春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

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白话译文

约法三章就像一场春雨使秦地久旱复苏,进入潼关又肆意点燃了焚烧阿房宫的火炬,汉王是真龙而项王是猛虎。

拿起玉块三次示意项王却不言语,请分鼎中一杯羹汉王甚至不顾老父,项王是真龙而汉王是老鼠。

垓下美人虞姬哭着唱起楚歌,定陶美人戚夫人哭着跳起楚舞,真龙是老鼠猛虎也是老鼠。

词句注释

  1. 项王庙:即项羽庙,在今江苏宿迁。
  2. 三章: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进入秦川后,“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3. 沛:水多,此为沐浴的意思。
  4. 秦川:指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
  5. 入关又纵阿房炬:指项羽火烧阿房宫。
  6. 玉玦三提王不语:《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上,范增三提玉玦,暗示项羽起伏兵杀掉刘邦以除后患,“项王默然不应”。
  7. 鼎上杯羹弃翁姥: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对他不利,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即幸分我一杯羹。”
  8. 垓下美人泣楚歌:指霸王别姬。
  9. 定陶美人:刘邦的宠姬戚夫人是山东定陶人,故称。

作品赏析

第一段三句,写项羽、刘邦相约入关时,彼此都称得上英雄,但有等差。“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史载刘邦入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三章既沛秦川雨,”一“沛”字极妙,既作动词用指雨量充沛,又双关“沛公”,使这个称谓有了“及时雨”的意味,以仁慈为本的英雄,诗人称之“真龙”。项羽入关西屠威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妇女而东。项羽与刘邦作法不同,但在推翻秦王朝统治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武力征服的英锥,诗人称之为“虎”。“真龙”与“虎”虽略有差异,其为英雄则是一致的。

第二段三句写楚汉相争中,项羽的某些表现较刘邦为优。“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一是鸿门宴上,谋臣范增欲除刘邦,三举所佩玉琉示意,而项羽不忍心加害刘邦。向来被认为是“妇人之仁”,是失策,但诗人却予以欣赏。二是在楚汉交兵中,项羽一次以刘邦父母为人质,并威胁说要烹刘父,刘邦不但不与交涉,还言“幸分我一杯羹”,完全是一副无赖的样子。诗人对此表示轻蔑,相形之下,汉王见绌:“项王真龙汉王鼠!”这里项王不是“虎”,竟是“真龙”,亦以仁慈故,“鼠”则是孬种之谓也。

第三段三句写项羽、刘邦的结局,皆不尽人意,都十分可怜。“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当项羽被汉兵围困垓下,四面楚歌,叹大势已去,遂与虞姬泣别作歌,姬亦以歌相和。这就是“垓下美人泣楚歌”。而刘邦死前,其宠姬戚夫人请立其子赵王为太子,由于吕后使计,使刘邦感到太子羽翼已成,不便更改,遂语戚夫人:“为我楚舞,吾为妆楚歌”以解释安慰之。戚夫人且泣且舞。刘邦死后,她竟为吕后惨害。这两个盖世英雄,到头来弄到连心爱者都无计保全的地步,实为“熊”。所以诗人最后一齐搋夺其英雄资格:“真龙亦鼠虎亦鼠!”

这首诗显然是一时兴到笔随,随意挥洒。诗人指点江山、裁判英雄的气度,使人觉得酣畅淋漓之至。至于诗人意见,早已积涌于胸,不过借此庙壁,一吐为快。其间“龙”、“虎”、“鼠”三字翻覆播弄变化莫测,句句用韵,更添音调流转,如玉珠走盘。读者在获得审美快感的同时,对历史人物常常兼有伟大和渺小这一事实,也感到困感莫名,实可深长思之。

创作背景

这首题壁诗是一篇咏史怀古之作。王象春“雅负性气,刚肠疾恶。”常出骇人之言,为此仕途多窘,官至南京考功郎,在任职期间他游览乌江和项王庙,诗人既不以成败论英雄,也不以固定的眼光论英雄,而是写下此诗发表了自己对项羽、刘邦这两个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的独特评价。

名家点评

  • 清代词人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万历中年,诗派杂出。季木(象春宇季木)自辟门庭,不循时习。《题项王庙》一篇,比于谢参军《鸿门》作,更觉道炼。亡友颍川刘考功公㦷亟赏之,几于唾壶击缺。”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梦生《元明诗一百首》:刘邦与项羽,一是成则为王,一是败则为寇,但历来诗人对项羽多表同情,对刘邦多加讽刺。王象春这首诗,将刘邦与项羽生平行事大要罗列排比,加以比较,不偏不袒,用语佻挞,才气奔轶,新人耳目。

猜你喜欢

僧院花

唐代 • 白居易

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宋代 • 姜夔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

应是不眠非守岁,小窗春色入灯花。

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

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日不登盘。

百年草草都如此,自琢春词剪烛看。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桑间簧火却宜蚕,风土相传我未谙。

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纻作春衫。

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

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

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

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与裴迪同作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风入松·寄柯敬仲

元代 • 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代 •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王象春
简介描述:

王象春(1578年—1632年),明末诗人。字季木,号虞求。山东新城(今山东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人,王象晋之弟。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为人“雅负性气,刚肠疾恶,扼腕抵掌,抗论士大夫邪正,党论异同,虽在郎署,咸指目之,以为能人党魁也。”(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终因刚直而免官归田,卒未起用。刻印过自撰《济南百咏》一卷。

王象春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