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豢龙氏求龙之嗜欲,幸而中焉。得二龙而饮食之。龙之于人固异类,以其若己之性也,席其宫沼,百川四溟之不足游;甘其饮食,洪流大鲸之不足味。施施然,扰扰然,其爱弗去。
一旦值野龙,奋然而招之曰:“尔奚为者!茫洋乎天地之间,寒而蛰,阳而升,能无劳乎?诚从吾居而宴安乎!”
野龙矫首而笑之曰:“若何龊龊乎如是耶?赋吾之形,冠角而被鳞;赋吾之德,泉潜而天飞;赋吾之灵,嘘云而乘风,赋吾之职,抑骄而泽枯。观乎无极之外,息乎大荒之墟,穷端倪而尽变化,其乐不至耶?今尔苟容于蹄涔之间,惟沙泥之是拘,惟蛭螾之与徒,牵乎嗜好,以希饮食之余,是同吾之形,异吾之乐者也。狎于人,啗其利者,扼其喉,胾其肉,可以立待。吾方哀而援之以手,又何诱吾纳之陷穽耶?”
野龙行未几,果为夏后氏之醢。
从前有一个专门伺养龙的人,他探求龙的嗜好和愿望,侥幸地成功了。他得到了两条龙,就将它们饲养起来。龙和人本来是不同类的,龙以为这种饲养跟自己的性情爱好差不多。于是它就安心呆在院中的小水塘里,以为江河湖海不足以供它游玩;觉得人喂它的食物很香甜,以为大海中巨大的鲸鱼也提不起它的胃口。它高兴躺着就躺在那儿,喜欢活动就活动一下,很喜欢这个环境,不愿意到别的地方去。
有一天,正好碰上了野龙,它高高兴兴地和野龙打招呼:“你在干什么啊?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间,到处遨游,冬天冷了,就到洞穴中躲起来。天气暖和又上升到天上, 岂不是很劳累吗?相比之下,实在还是我呆在这儿清静安逸些。”
野龙抬头笑着说:“你怎么狭隘到这种程度呢?大自然赋予我健美的躯体,头顶峥嵘的龙角,身披闪闪的鳞甲;大自然赋予我美好的德性,既能潜入深深的水底,又能飞腾于高高的天空;大自然赋予我的智慧,能召唤漫天彩云,能驱使万里长风;大自然赋予我的职责,能抑制如火的骄阳,能滋润干枯的大地。我的视野能达到无边的宇宙之外;我栖息在洪荒的旷野之中, 走遍天涯海角, 阅尽一切变化。这不是最大的快乐吗?现在,你这样窝囊地呆在像马蹄印子一样大的水塘中,泥沙限制了你的行动自由,只有蚂蟥、蚯蚓之类的东西与你作伴,以求得一些残汤剩菜。这样,你和我的体形虽然相同,乐趣却完全不一样啊!被人玩弄、受人豢养的,让大家掐住喉管,割食其肉的事情不久就会发生。我现在正向你伸出救援之手,你怎么反来引诱我,想把我引入陷井中去呢?”
野龙离开了没多久,被豢养的龙果然被夏后氏逮住, 剁成肉酱了。
此文通过对比豢养之龙与野龙之不同生活态度与命运,深刻探讨了自由与束缚的哲学命题。豢养之龙虽享安逸,却失去了龙的本性与自由,沦为满足人类私欲的工具;而野龙则坚守自我,遨游天地,尽享自然之乐,虽最终遭遇不幸,但其精神自由与高尚品德令人敬仰。这则故事警示人们,追求安逸与物质享受往往以牺牲本性与自由为代价,而真正的幸福与满足源自内心的自由。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
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
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
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
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瘿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木落吴江矣,正萧条、西风南雁,碧云千里。落魄江湖还载酒,一种悲凉滋味。重回首、莫弹酸泪。不是天公教弃置,是南华、误却方城尉。飘泊处,谁相慰。
别来我亦伤孤寄。更那堪、冰霜摧折,壮怀都废。天远难穷劳望眼,欲上高楼还已。君莫恨、埋愁无地。秋雨秋花关塞冷,且殷勤、好作加餐计。人岂得,长无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