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被径,月底栏干闲独凭。修竹娟娟,风里时闻响佩环。
蓦然深省,起踏中庭千个影。依尽人间,一梦钧天只惘然。
溪边的香兰覆盖了小路,晚上靠在栏边一个人赏月。外面的长竹像一个个姿态娟好的女子,风吹拂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像美女随身佩戴的玉饰发出的声音。
突然间,让人陷入到沉思中,走进院落中,那翩跹的影子似梦似幻。回到现实中来,就像一场梦醒来,让人感到迷茫。
这首词通过很幽微的感受写出了对人生修养之高远境界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人生的失望。
“皋兰被径”来源于《离骚》,四个字包含有比较丰富的内容,一方面,它有可能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另一方面,它又暗藏着“美人香草以喻君子”的所谓“比兴”的传统手法。
“月底栏干闲独凭”,点出了时间在一个晚上,“闲”和“独”两个关态语值得注意:“独”说明了环境背景的安静,“闲”说明了内心的自由和放松。
“修竹娟娟”虽没有“美人香草”那样历史深远的典故,但也同时兼有写实和寓托的两重色彩。这里把竹子形容成一个美女。“风里时间响佩环”,作者是把竹子被告风吹动时发出的声音比作美女行走时佩环的相撞声。这两句,在竹的形象和声音中还暗示了一种动态,恍如美人一步步走近身边。
“蓦然深省,起踏中庭千个影”,是在遐想中突然有所触动,作者本人也从凭栏的静态转向散步的动态。“起踏中庭千个影”真是低回反复,“千”数量多,“踏”动作真实,“影”的形象虚幻。
“依旧人间,一梦钧天只惘然”制造了一种钧天广乐的美好只在天上不在人间,或者说是在梦中不在现实。一个人,怀有很美好的理想,可能为实现这些理想进行过不懈的努力。
此词作于1906年,王国维在南方教书远离家人,当他面对月夜时,感觉一切都是那样清幽、静美,词人觉得自己与清夜融为一体。但面对当时社会的革命浪潮,他又省悟过来,依旧生活在污浊的人世间,无比惆怅。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何陋之有?
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