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被径,月底栏干闲独凭。修竹娟娟,风里时闻响佩环。
蓦然深省,起踏中庭千个影。依尽人间,一梦钧天只惘然。
溪边的香兰覆盖了小路,晚上靠在栏边一个人赏月。外面的长竹像一个个姿态娟好的女子,风吹拂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像美女随身佩戴的玉饰发出的声音。
突然间,让人陷入到沉思中,走进院落中,那翩跹的影子似梦似幻。回到现实中来,就像一场梦醒来,让人感到迷茫。
这首词通过很幽微的感受写出了对人生修养之高远境界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人生的失望。
“皋兰被径”来源于《离骚》,四个字包含有比较丰富的内容,一方面,它有可能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另一方面,它又暗藏着“美人香草以喻君子”的所谓“比兴”的传统手法。
“月底栏干闲独凭”,点出了时间在一个晚上,“闲”和“独”两个关态语值得注意:“独”说明了环境背景的安静,“闲”说明了内心的自由和放松。
“修竹娟娟”虽没有“美人香草”那样历史深远的典故,但也同时兼有写实和寓托的两重色彩。这里把竹子形容成一个美女。“风里时间响佩环”,作者是把竹子被告风吹动时发出的声音比作美女行走时佩环的相撞声。这两句,在竹的形象和声音中还暗示了一种动态,恍如美人一步步走近身边。
“蓦然深省,起踏中庭千个影”,是在遐想中突然有所触动,作者本人也从凭栏的静态转向散步的动态。“起踏中庭千个影”真是低回反复,“千”数量多,“踏”动作真实,“影”的形象虚幻。
“依旧人间,一梦钧天只惘然”制造了一种钧天广乐的美好只在天上不在人间,或者说是在梦中不在现实。一个人,怀有很美好的理想,可能为实现这些理想进行过不懈的努力。
此词作于1906年,王国维在南方教书远离家人,当他面对月夜时,感觉一切都是那样清幽、静美,词人觉得自己与清夜融为一体。但面对当时社会的革命浪潮,他又省悟过来,依旧生活在污浊的人世间,无比惆怅。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秔。
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
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
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
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
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
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
老人傥得食,妻子鸿毛轻。
小院深深门掩亚。寂寞珠帘,画阁重重下。欲近禁烟微雨罢,绿杨深处秋千挂。
傅粉狂游犹未舍。不念芳时。眉黛无人画。薄幸未归春去也,杏花零落香红谢。
画屏无睡,雨点惊风碎。贪话零星兰焰坠,闲了半床红被。
生来柳絮飘零。便教咒也无灵。待问归期还未,已看双睫盈盈。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欹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