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
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
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
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重叠的山峰如利剑积雪漫漫,回忆昨日来时沿途处处艰难。
大散岭上春雨老是下个不停,褒斜谷内就连夏日也觉清寒。
剑门距离国都已有三千余里,巴蜀山路回旋而上有八十盘。
自从到成都正好烧酒已酿熟,不想此身为功利再宦游长安。
这是一首追忆回蜀途经险阻、抒发首丘之思的诗。诗人早年热中功名,曾多次翻山越岭,到长安求功名,但长期的仕宦生涯,使诗人深感官场险恶,仕途多艰,因而产生了厌倦仕途,留恋故园的情思。
首联上句总写入蜀路途的艰险:如剑山峰,重重叠叠,积雪皑皑,绵延不断。下句由“忆”生发,点出“处处难”三字,引出颔颈二联:颔联点出自春至夏,在行途中之所见,险关多雨,危谷夏寒。选取大散岭、褒斜谷两地,写其春雨飘洒,泥泞难行;山高水险,夏日清寒。颈联扣“远”“曲”二字,写京、蜀二地,遥遥三千里;蜀道回旋曲折,足足八十盘。此二联写其千难万险,无不令人心惊魄动,无不叫人抚膺长叹。末二句暗点主旨:要回归故园,抒写自己热爱故乡,淡泊宦情的感慨。
此诗以蜀道之艰险,暗寓宦海风波,含蓄地表达了对险恶官场的厌倦,抒发了对故园的眷恋之情,十分可贵。此诗合律,对仗精工,用数字入诗。
这首诗当是作者晚年返乡后的作品。雍陶长期在外地生活,中年以后思家心切,大中(847年—860年)末年,幸得放了简州(治所在今四川简阳)刺史,从长安南返,异常快慰,沿途吟咏不少,此篇作一总结。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华,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