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梨。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柳丝轻柔多姿,莎草地像褥子那样细软,数枝竞开的红杏出了围墙。幽深的院子里系着秋千,好雨初晴时东郊格外秀美,闲看儿孙月下扶犁春耕。把人间世情置之度外,寄情于满眼青山,退隐归去吧。
作者从描写春景入手,以细腻的工笔,用柳丝、莎茵等诸般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描绘春天景象,秀淡,明丽,远近交映,动静相宜,而生机、情趣,暗寓其中。柳对于春的消息有特殊的敏感,最占春光之先,有唐代元稹“春生柳眼中”(《生春》)、成彦雄“东君爱惜与先春”(《柳枝词》)等诗句为证。柳丝如线,莎草成菌,正是春回大地的景象;“柔”与“细”,正是春光尚浅的写照。
“数枝红杏”两句,是满园春色的又一景。这两句似从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化出,但究其源,叶诗又是从陆游《马上作》诗“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句脱胎而来,此外尚有宋祁《玉楼春·春景》词:“红杏枝头春意闹。”总之,作者融化前人名句,铸为新词。句中改“一枝”为“数枝”,似拙而实巧,既免去了孤标独傲,又与“闹出墙围”意境相应。这两句,气氛热烈,是这首小令中唯一的热闹景。着此一景,遂使全曲秀淡之中见绚丽,沉静之中见热烈,增加了色调层次美。
以上,皆自然之景。“院宇”以下诸句,虽仍在写景,但笔触已渐渐转写人事,作者的主观抒情成分也逐笔加重。“院宇”两句,写作者理想的居住环境,静谧,安逸。“好雨”两句,再出一层,写作者设想在好雨初晴”的明媚春光之中,在“东郊”闲看儿孙们月下扶犁春耕。作者写“月下扶犁”,主旨不一定在于表现春耕之忙,而是要为全曲增加一层静美,“看”字之中蕴含着恬淡、闲适和作者的无限喜悦,这是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黄尘”三句,则进一步明显地流露了作者的退隐思想。“黄尘”,盖暗用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二首》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缩”和唐令狐楚《塞下曲》诗“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头未得归”句意,借指官场尘氛之气。作者年已向老,厌弃官场,毫无留恋之情,故曰“意外”;而“青山”(借指归隐,隐者多以山林为归)时在眼中,相看不厌,对作者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得李德裕“青山似欲留人住”(《登崖州城作》)之意,这样就自然逗出了“归去来兮”的结句,把作者的归隐思想袒露无遗。
这首小令仅四十六字,却能以轻浅之笔,修洁之句,多层次多角度地写景,罗织画面,佳境叠现,如真如幻;而景物之中,皆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随景赋情,景愈美而情愈深,目击心萦,无不撩起浩然归志,终于水到渠成,逗出了“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的结句。可见作者的写景,全是为了抒情写志,这是一种以景见志的极好笔法。
此曲载于《梨园乐府》卷下、《乐府群珠》卷四、《雍熙乐府》卷一八。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受到官府与异族的双重压迫,科举之路受阻,社会地位低微,因此多有表现消极出世、隐居避祸情怀的作品。滕宾似也是因现实社会功名难成而作《普天乐》小令以表现归隐田园山林的愉快。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阳春无不长成,草木群类,随大风起。零落若何翩翩,中心独立一何茕。四时舍我驱驰,今我隐约欲何为。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我今隐约欲何为。
适君身体所服,何不恣君口腹所尝。冬被貂鼲温暖,夏当服绮罗轻凉。行力自苦,我将欲何为?不及君少壮之时,乘坚车、策肥马良。上有仓浪之天,今我难得久来视;下有蠕蠕之地,今我难得久来履。何不恣意遨游,从君所喜。
带我宝剑,今尔何为自低卬?悲丽平壮观,白如积雪,利若秋霜。驳犀标首,玉琢中央。帝王所服,辟除凶殃。御左右,奈何致福祥。吴之辟闾,越之步光;楚之龙泉,韩有墨阳。苗山之铤,羊头之钢。知名前代,咸自谓丽且美,曾不如君剑良绮难忘。
冠青云之崔嵬,纤罗为缨。饰以翠翰,既美且轻。表容仪,俯仰垂光荣。宋之章甫,齐之高冠,亦自谓美,盖何足观。
排金铺,坐玉堂。风尘不起,天气清凉。奏桓瑟,舞赵倡。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酌桂酒,鲙鲤鲂。与佳人期为乐康。前奉玉卮,为我行觞。
今日乐,不可忘,乐未央。为乐常苦迟。岁月逝,忽若飞。何为自苦,使我心悲。
秋满空山悲客心,山楼晴望散幽襟。
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清溪绕寺深。
寒气急催遥塞雁,夕风高送远城砧。
三年海上音书绝,乡国萧条惟梦寻。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栖乌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