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路风波不自难,绳床聊借一宵安,鸡鸣风雨曙光寒。
秋草黄迷前人渡,夕阳红入隔江山。人生何事马蹄间?
不以畏途风波为难,聊借绳床一夜安眠。鸡叫时风雨中曙光清寒。
秋草枯黄遮掩了往日渡口,渡口上凄迷一片;夕阳沉入了隔江的山后,红光染红了天。人生为什么要奔波不断?
文廷式因屡次上书言事,弹劾李鸿章等人,招致慈禧太后的憎恶,李鸿章又欲加害于他,但他在风波险恶的政治畏途上不惧艰险,声称只要有一张小小的绳床,歇歇脚,他便可以安然入睡,一觉睡到天亮,任凭夜间风雨凄凄。鸡叫天亮,光明就会降临。政治局势之险恶可怕,文廷式并不以为难,表现出可敬的勇气,充满乐观、自信的精神。
下片写乞假归乡的愉快心情。“秋草”二句,以景衬情。眼前是宁静的秋草夕阳,回首来路,渐行渐远,他已把政治风波远远地抛在了身后,而夕阳映红了隔江之山,瞻望前景,家乡渐近,喜悦欣慰溢于心头。文廷式既不见容于慈禧和李鸿章,为避李鸿章迫害,便乞假南还,远离虎口,在归途中他不仅释去重负,如羁鸟归林,而且还悟出了“人生何事马蹄间”的道理。人生路上虽有风波、风雨鸡鸣,但他不畏难难,保持了乐观平和的心态,走出人生的困境,在大自然中,找到坦途,找到安慰。风格旷达、超迈、襟怀开阔,气度不凡。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某启:久以疾病不为问,岂胜向往。前书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故语及之。连得书,疑某所谓经者,佛经也,而教之以佛经之乱俗!某但言读经,则何以别于中国圣人之经?子固读吾书每如此,亦某所以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也。
然世之不见全经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也。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扬雄虽为不好非圣人之书, 然而墨、晏、邹、庄、申、韩,亦何所不读?彼致其知而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惟其不能乱,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子固视吾所知,为尚可以异学乱之者乎?非知我也。
方今乱俗不在于佛,乃在于学士大夫沉没利欲,以言相尚,不知自治而已。子固以为如何?苦寒,比日侍奉万福。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