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生论诗书

唐代司空图

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是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所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有所乏耳。彼江岭之人,习之而不辨也,宜哉!

诗贯六义,则讽谕、抑扬、渟蓄、渊雅,皆在其中矣。然直致所得,以格自奇。前辈编集,亦不专工于此,矧其下者耶!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贾浪仙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于寒涩,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矧其下者哉!

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愚幼常自负,既久而愈觉缺然。然亦有深造自得者:

得于早春,则有 “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销”;“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

得于山中,则有 “坡暖冬生笋,松凉夏健人”;“川明虹照雨,树密鸟冲人”。

得于江南,则有 “戍鼓和潮暗,船灯照岛幽”;“曲塘春尽雨,方响夜深船”。

得于塞下,则有 “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饥”。

得于丧乱,则有 “骅骝思故第,鹦鹉失佳人”;“鲸鲵人海涸,魑魅棘林幽”。

得于道宫,则有 “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幢高”。

得于夏景,则有 “地凉清鹤梦,林静肃僧仪”。

得于佛寺,则有 “松日明金象,苔龛响木鱼”;“解吟僧亦俗,爱舞鹤终卑”。

得于郊园,则有 “远陂春早渗,犹有水禽飞”。

得于乐府,则有 “晚妆留拜月,春睡更生香”。

得于寂寥,则有 “孤萤出荒池,落叶穿破屋”。

得于惬适,则有 “客来当意惬,花发遇歌成”。

七言云:“逃难人多分隙地,放生鹿大出寒林”;“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忆良朋”;“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皆不拘于一概也。盖绝句之作,本于诣极,此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岂容易哉!今足下之诗,时辈固有难色,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勉旃!

白话译文

写作文章困难,而写诗更为困难。从古至今,关于写诗的比喻有很多,但我认为只有辨别出诗歌的韵味,才能够谈论诗歌。五岭以南的地区,凡是那些适合人们口味的调味品,比如醋,不是不酸,只是停留在酸的层面罢了;比如盐,不是不咸,只是停留在咸的层面罢了。中原地区的人用它们来充饥却很快停止食用,是因为知道它们除了咸和酸之外,缺乏醇厚美妙的味道。而五岭以南的人,习惯了这些味道就察觉不出其中的不足,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啊!

诗歌贯穿《诗经》的 “六义”,那么讽刺劝谕、抑扬顿挫、含蓄蕴藉、深远高雅的特点,都包含在其中了。然而诗歌通过直率表达获得感悟,凭借独特的格调自成奇妙。前辈们的诗集,也不专门在这方面下功夫,何况水平更低的人呢!王维、韦应物的诗风格澄澈恬静、精致细腻,高格就在其中,这难道会妨碍诗风的刚健有力吗!贾岛确实有精妙的诗句,但看他的全篇诗作,内容意境却十分匮乏,大多依附于清寒艰涩的风格,才能展现才华,这也是诗体不够完备的表现,何况水平更低的人呢!

诗歌意象切近而不浮泛,意境深远而余味无穷,这样之后才能够谈论韵外的情致。我年轻时常常对自己的诗作感到自负,时间久了却越发觉得存在不足。但也有一些自己深入钻研后有独到体会的诗句:

从早春中获得灵感的,有 “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销”;“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

从山中景致中获得灵感的,有 “坡暖冬生笋,松凉夏健人”;“川明虹照雨,树密鸟冲人”。

从江南风光中获得灵感的,有 “戍鼓和潮暗,船灯照岛幽”;“曲塘春尽雨,方响夜深船”。

从塞下风光中获得灵感的,有 “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饥”。

从丧乱情境中获得灵感的,有 “骅骝思故第,鹦鹉失佳人”;“鲸鲵人海涸,魑魅棘林幽”。

从道宫场景中获得灵感的,有 “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幢高”。

从夏日景色中获得灵感的,有 “地凉清鹤梦,林静肃僧仪”。

从佛寺氛围中获得灵感的,有 “松日明金象,苔龛响木鱼”;“解吟僧亦俗,爱舞鹤终卑”。

从郊野园林中获得灵感的,有 “远陂春早渗,犹有水禽飞”。

从乐府题材中获得灵感的,有 “晚妆留拜月,春睡更生香”。

从寂寥意境中获得灵感的,有 “孤萤出荒池,落叶穿破屋”。

从惬意舒适情境中获得灵感的,有 “客来当意惬,花发遇歌成”。

七言诗有:“逃难人多分隙地,放生鹿大出寒林”;“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忆良朋”;“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这些诗句都不拘泥于单一的风格。大概绝句的创作,本就需要达到极高的造诣,除此之外变化万千,不知不觉中达到神妙的境界,这难道是容易的事吗!如今您的诗作,同辈人已经觉得难以超越,倘若再以完美无缺为追求,就能领悟到诗歌味外的深意了。请努力吧!

词句注释

  1. 醯:醋。
  2. 鹾:盐。
  3. 醇美:淳朴美好。
  4. 讽谕:用委婉的言语进行劝说。
  5. 渟蓄:含蓄。
  6. 渊雅:深远高雅。
  7. 矧:况且。
  8. 澄澹:清静淡泊。
  9. 遒举:强劲超逸。
  10. 全美:完美。
  11. 勉旃:努力。多于劝勉时用之。

作品赏析

这是论诗之作,此文以 “辨于味” 论诗之难,强调诗歌需具韵外之致。作者先以饮食作比,指出好诗应超越表面,含多重韵味;再评王维、韦应物诗风,贬贾岛全篇不足;同时列举自己各情境诗作,说明诗歌需意境深远、变化神妙,劝人追求全美、味外之旨。

猜你喜欢

清平乐·题上卢桥

宋代 • 辛弃疾

清泉犇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投宋于庭翔凤

清代 • 龚自珍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粤王台怀古

清代 • 廖燕

粤峤犹存拜汉台,东南半壁望中开。

命归亭长占王业,人起炎方见霸才。

日月行空从地转,蛟龙入海卷潮回。

山川自古雄图在,槛外时闻绕电雷!

虞美人·无聊

清代 • 陈维崧

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伤歌行

魏晋 • 曹叡

昭昭素明月,晖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飏。

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司空图
简介描述:

司空图(837年-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唐咸通十年(869年)登进士第。归隐中条山王官谷,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他诗文成就颇高。所作《诗品》对后世影响极大。有《司空表圣文集》等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