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慢·寒夜闻角

清代况周颐

愁入云遥,寒禁霜重,红烛泪深人倦。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风际断时,迢递天涯,但闻更点。枉教人回首,少年丝竹,玉容歌管。

凭作出、百绪凄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珠帘绣幕,可有人听?听也可曾肠断?除却塞鸿,遮莫城乌,替人惊惯。料南枝明月,应减红香一半。

白话译文

愁情渗入远天的云,寒气包围,霜花浓重,红烛泪长,我闷坐已倦。那角声由情绪高昂转入低沉,表达的思绪渐趋幽远难收回,终于凄楚幽咽无法把旋律奏完。角声在风里中断时,只听那遥远的天边,又传来更鼓的声点。这情景徒然让人回首往事。少年时喜欢音乐,常与歌声、乐声和美女相伴。

角声表达的无数思绪十分凄凉,最凄凉的只有,花冷月静的庭院。那珠帘绣幕的闺房里,可有人在把角声听?听了可曾柔肠寸断?除了北方来的大雁,或是城中的乌鸦,替人担惊受怕已习以为常。料想明天鸟儿栖息的南枝上,应该减少红花一半。

词句注释

  1. 苏武慢:词牌名,又名《选冠子》《过秦楼》《惜余春慢》等。双调,正体一百一十字,上片十二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四仄韵。
  2. 愁入云遥:愁思如云之遥深。
  3. 寒禁霜重:禁受霜重严寒。
  4. 红烛泪深:烛泪积厚,形容夜深。
  5. 变:变声。当指七音中的变徵、变宫。
  6. 迢递:遥远。
  7. 丝竹:管弦乐器。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8. 玉容:指美人。
  9. 管:箫笛之类乐器。
  10. 塞鸿:边塞飞来的鸿雁。
  11. 遮莫:唐宋时通俗语,尽教的意思。
  12. 城乌:栖息城头的乌鸦。
  13. 红香:代指花。词中指红梅之类。

作品赏析

词的上片写角声给人的凄凉感受。开头三句“愁入云遥,寒禁霜重,红烛泪深人倦。”写寒夜的境况,红烛已泪痕累累,夜深了,精神怠倦的人正经受着严霜寒冷的侵袭,而绵绵愁绪则飞入云天。就在这愁、冷、倦的不眠之夜里,号角响在耳际,于是“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三句写闻角。“情高转抑”是说角声由高昂一下转为低沉,这音调的转变给人的感受似乎是往事已经过去,不再返回。“凄咽不成清变”,又回到写角声,突出了其凄楚的特征。“风际断时,迢递天涯,但闻更点。”三句写风声中的更点,进一步点出夜已深沉。角声同更点相应,突现出了寒夜的孤寂凄凉。最后三句写角声给人的内心感受:徒然教人回想起年轻时的歌舞之乐。昔日之乐与而今之哀的对比,写出了寒夜闻角给人的凄苦之感。这里词人把角声之声同闻角之情结合起来描写,声情并茂,增加了词的感人力量。

词的下片进一步写角声触人愁绪。开头一句“凭作出、百绪凄凉”暗接上片末,说角声使人烦闷,引起了百般凄凉的思绪。“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刀”,这是写不寐的人被角声惊起,看着眼前的庭院只有静静的月色,冷清的花儿,它更增添了人的凄凉。这两句同上片开头三句互相照应,进一层渲染出闻角的。凄凉环境,也加深了角声的凄凉情调。“珠帘绣幕,可有人听?听也可曾肠断?”三句,词人推开自己,以反问的语调,写其他人闻角的感受。这里词人专举“珠帘绣幕”,以女子的住所代指女子,“可有人听?听也可曾肠断?”这军中的号角之声,使闺中少妇有所感,使她们怀念征人。这三句以离愁闺怨,补充上片所写不堪回首往事之感,使词的面更广,容量也更大了。“除却塞鸿,遮莫城乌,替人惊惯。料南枝明月,应减红香一半。”五句化用温庭筠词“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词人以想象之笔,化用前人词语,说这角声除了尽教边塞的鸿雁,栖宿城头的乌鸦被惊起,替人担惊受怕已习以为常了之外,料想那南枝经这寒夜角声的折腾,明日也会只留下一半花朵了。下片由己之凄凉写到闺中少妇的肠断,由人而鸟而花,用对鸟、对花的拟人化描写,让无情之物充满感情,从而把角声的悲凉,给读者心理上造成的“百绪凄凉”渲染得淋漓尽致,成功地写出了角声拨人心弦的力量。

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注意抒情的含蓄蕴藉,词人选择凄凉的寒夜作背景,写霜、烛、花、月、鸿、乌,写角声、更点,以景物烘托闻角人的凄凉心情。人物的凄凉心境,有男子的不堪回首,佳人的肠断楼头。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不堪回首,肠断楼头表示的内容,词人都未明说,只是把事物的表象摊出来,让读者扣住这抑郁的景和情去寻找内在的联系,去玩味内中的意蕴,去驰骋联想。这种写法虽然有晦涩之弊,但也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这首词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巧妙。上片以作者自我为中心,开始写时间、环境,点明寒夜,接着写闻角,然后写更点,一方面说明夜更深,一方面也突出气氛的凄凉,最后写闻角人的心理。写景中处处含情,故写夜、角的凄凉已充分展现了人内心的凄凉。下片一气贯下,更用重笔来写闻焦韵凄凉。这里有环境描写的勾连上文,又有由己及人的拓开联想,使角声的感人带有了普遍性。最末则以鸟,花来衬托,结尾回应了开头的“愁”,而意蕴则更加深厚。凄凉之声,凄凉之景,凄凉之情跃然纸上。这种在铺叙的基础上进一步讲究曲折,回环,富于变化的技巧,避免了结构的平铺直叙。

创作背景

《苏武慢·寒夜闻角》作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当时国家内忧外患迭起,民不聊生。词人在寒夜闻角声引起愁绪,写下这首词。

名家点评

  • 晚清词人况周颐《蕙风词话》:余少作《苏武慢·寒夜闻角》云:“凭作出、百绪凄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珠帘绣幕,可有人听?听也可曾断肠?”半塘翁最为击节。比阅方壶词《点绛唇》云:“晓角霜天,画帘却是春天气。”意与余词略同,余词特婉至耳。
  • 近代文学家王国维《人间词话附录》:境似清真,集中他作,不能过之。

猜你喜欢

一丛花·咏并蒂莲

清代 • 纳兰性德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菰米漂残,沈云乍黑,同梦寄潇湘。

木兰诗

南北朝 • 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衡州新学记

宋代 • 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致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乏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些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䞹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望江南·江南蝶

宋代 • 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别中都明府兄

唐代 • 李白

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东楼喜奉连枝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况周颐
简介描述:

况周颐(1859年—1926年),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原名况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况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晚清官员、词人。

况周颐9岁补弟子员,11岁中秀才,18岁中拔贡,21岁以优贡生中光绪五年(1879年)乡试举人。民国十五年(1926年)七月十八日,况周颐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况周颐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为晚清四大家之一。早年词作或为艳语,或伤时事。辛亥革命后,多抒发眷恋清室之情。有《蕙风词》。在词学理论方面,主张词应注重思想内容。讲究寄托,并于常州词派的主张有所发展。有《蕙风词话》。

况周颐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