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敌

宋代苏辙

苏辙曰:“鱼不畏网罟,而畏鹈鹕,畏其天也。”一村叟见蜈蚣逐一蛇,行甚急,蜈蚣渐近,蛇不复动,张口以待。蜈蚣竟直入其腹,逾时而出,蛇已毙矣。村叟弃蛇于深山中,越旬往视之,小蜈蚣无数食其腐肉。盖蜈蚣产卵于蛇腹中也。又尝见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篱抢竹中。蜘蛛不复入,但以足跨竹上,摇腹数四而去。伺蜈蚣久不出,剖竹视之,蜈蚣已节节烂断矣。盖蜘蛛摇腹之时,乃洒溺以杀之也。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白话译文

苏辙说:“鱼不怕捕鱼的网,而怕鹈鹕,它害怕它的天敌。”村里的一个老人看见一个蜈蚣正在追一条蛇,爬得很快。蜈蚣渐渐靠近蛇,蛇停下来不动了,张开嘴巴等待着,蜈蚣径直钻进它的腹中。过了一段时间,蜈蚣出来,蛇已经死了。老人将蛇扔到深山里,过了一些日子跑去查看,看到有无数的小蜈蚣在吃已经腐烂的蛇肉,原来蜈蚣是在蛇腹里产卵了。又曾经看到过一只蜘蛛,追蜈蚣追得很急,蜈蚣逃进乱竹丛中.蜘蛛不再进去,只是跨在竹子上停留片刻,摇了摇小腹便走了。看到蜈蚣很久没有出来,把竹子剥开一看,蜈蚣已经一节节的腐烂断裂了。大概蜘蛛在摇腹部的时候,已经撒了尿将蜈蚣杀死了。动物害怕它们的天敌竟有如此奇妙的事。

词句注释

  1. 苏辙:北宋著名文学家。
  2. 畏:害怕,畏惧。
  3. 网罟:捕鱼的网。
  4. 鹈鹕:一种善于捕鱼的鸟。
  5. 天:天敌。
  6. 叟:老头。
  7. 逐:追赶。
  8. 行:爬行。
  9. 渐:逐渐,渐渐。
  10. 复:再。
  11. 竟:结果。
  12. 直:径直。
  13. 逾:超过,过。
  14. 旬:十日为一旬。
  15. 盖:原来。
  16. 抢竹:乱竹丛。
  17. 但:仅仅。
  18. 伺:等候。
  19. 溺:尿。
  20. 奇:奇异,奇妙。
  21. 毙:死。

作品赏析

天敌是自然界中某种动物捕食或危害另一种动物的天然仇敌。北宋文学家苏辙在短文中以“物畏其天”为核心,通过实例阐述了生物间相生相克的现象。文中引用“鱼不畏网罟,而畏鹈鹕”点明天敌概念的来源,并以“天”代指天敌关系。

文章记载两则观察案例:其一为蜈蚣钻入蛇腹产卵致其死亡,腐肉孵化出小蜈蚣;其二为蜘蛛通过摇腹喷洒毒液使藏匿竹中的蜈蚣溃烂而亡。苏辙借助老叟见闻,揭示蜈蚣与蛇、蜘蛛与蜈蚣之间“一物降一物”的生态链现象,直观呈现天敌在自然界的制约作用。

猜你喜欢

寒夜闻角

元代 • 萨都剌

野人卧病不得眠,呜呜画角声凄然。

黄云隔断塞北月,白雁叫破江南烟。

山城地冷迫岁暮,野梅雪落溪风颠。

长门美人怨春老,新丰逆旅惜少年。

夜深悲壮声摇天,万瓦月白霜华鲜。

野人一夜梦入塞,走马手提铁节鞭。

髑髅饮酒雪一丈,壮士起舞毡帐前。

五更梦醒气如虎,将军何人知在边?

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宋代 • 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睢阳叹

明代 • 李东阳

将军有齿嚼欲碎,将军有眦血成泪。

生为将星死为厉,尽是山川不平气。

二人同心金不利,天与一城为国蔽。

强兵坐拥瞋相视,孝子忠臣竟谁是。

千载功名亦天意,君不见河南节度三日至。

水调歌头·焦山

宋代 • 吴潜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满江红·和王昭仪韵

宋代 • 汪元量

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被午夜、漏声催箭,晓光侵阙。花覆千官鸾阁外,香浮九鼎龙楼侧。恨黑风吹雨湿霓裳,歌声歇。

人去后,书应绝。肠断处,心难说。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事去空流东汴水,愁来不见西湖月。有谁知、海上泣婵娟,菱花缺。

苏辙
简介描述:

苏辙(1039年3月17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位列宰执。哲宗亲政后,因上书谏事而被贬知汝州,连谪数处。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颍昌。独门谢客十余载,致力于整理旧著、教育子弟。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被追复为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又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有《栾城集》等传世。今人亦整理有《苏辙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