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喈女赋

两汉丁廙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曜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话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玄。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载金翠之华钿。美荣曜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馀年。何大愿之不遂,飘微躯于逆边?行悠悠于日远,入穹谷之寒山。惭柏舟于千祀,负冤魂于黄泉。我羁虏其如昨,经春秋之十二。忍胡颜之重耻,恐终风之我萃。咏芳草于万里,想音尘之仿佛。祈精爽于交梦,终寂寞而不至。哀我生之何辜,为神灵之所弃。仰蕣华其已落,临桑榆之嘘唏。

入穹庐之秘馆,亟逾时而经节。叹殊类之非匹,伤我躬之无悦。修肤体以深念,叹兰泽之空设。伫美目于胡忌,向凯风而泣血。

白话译文

她是世代高门大族的贤女,禀受了大自然所赋予的神异心智.在十六岁的美妙年华,有如桃林盛开的鲜花那样惹人重视。她深刻地了解女性行为的最高准则,认真地领会了女史教诲的一切语言。加上德高望重的父亲详明训诫,聪敏过人的天资遂即掌握了微妙的内涵。

在春季的一个美好月份,我将出嫁到自己的婆家。拖着质地轻柔的红罗裙,戴着黄金翠玉的花形首饰。光辉夺目的花朵增人景仰,痛惜严霜已经早降临。原来希望一同白头偕老,企求未来的岁月极尽欢欣。为什么这个重要愿望不能实现,竟使微弱的身躯漂泊到胡地那边。行程一天比一天遥远,一直走进谷地幽深的寒山。所遇非人,千年之后也会羞愧,蒙冤负屈的心灵将要带入黄泉。我滞留胡地犹如昨天,转眼已经过去十二年。有何脸面忍耐这奇耻大辱,恐怕遭受的侮慢永远难以改变。在万里之外念诵着祖国的明君贤相,想获得一点信息总是若明若暗。祈求灵魂在梦里相会,到底沉寂得没有声息。哀伤一生有什么罪过,竟被神灵狠心地抛弃?看见朝开的莽花晚间就要凋落,面对西下的夕阳禁不住伤心地哭泣!

进入毡庐中的密室,迅速地度过了许多的时节。可叹非我族类难以匹配,身怀伤感找不出丝毫喜悦。抚摸着自己的肌肤引起深深的思念,悲叹那香兰漬出油膏全都虚设。一双美丽眼睛在久久地凝视什么?向着从祖国来的南风哭泪成血!

词句注释

  1. 蔡伯喈:即蔡邕,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官至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其女蔡琰,字文姬,博学能文,是中国历史上的才女和文学家,
  2. 伊:是,此。大宗:古官名,即周之大宗伯,掌管祭祀、典礼等事。这里似乎代指蔡邕,但其义未明。令女:美好的女子。这里指蔡琰。令,善,美好。
  3. 禀:禀性。神惠:灵妙的智慧。
  4. 华年:青春年华。二八:指十六岁。
  5. 披:覆盖。邓林:原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桃林。《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此处借指荟萃之处,聚汇之所。曜:明亮,光辉。鲜:善,美好。
  6. 明:了解,通达。六列:指《古列女传》之《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辨通》六篇。尚:主要。致:指事理。深奥微妙的道理。
  7. 服:实行,施行。女史:古代女官名,以知书妇女充任。掌管有关王后礼仪等事。话言:美善之言,有道理的话。
  8. 参:领悟。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典出《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日:‘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明训:明确的训诚。
  9. 朗悟:颖悟,敏悟。玄:指深奥的道理。
  10. 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份,即孟春(农历一月)、仲春(农历二月)、季春(农历三月),也泛指春天。嘉月:美好的月份,多指春季的月份。
  11. 时:当时,那时。归:古代指女子出嫁。所天:;旧时称呼所依靠的人,这里指丈夫。
  12. 曳:穿。丹罗:红色的丝织品。轻裳:轻柔的衣裳。
  13. 金翠:黄金与翠玉。华钿:指用金、银、玉、贝等制成的花朵状的首饰。
  14. 美:称美,赞美。荣曜:花木茂盛鲜艳。茂:茂盛。
  15. 哀:悲伤。寒霜:喻蔡琰不幸的命运。这句是拟人化的描写。
  16. 偕老:共同生活到老,常特指夫妻相偕到老。典出《诗经·邶风·击鼓》:“执予之手,与子偕老。”期:企求。
  17. 庶:希望,但愿。尽欢:尽情地欢乐。馀年:剩馀的寿命,指到老死。
  18. 何:为什么。大愿:宏大的愿望。不遂:无法实现。
  19. 飘:飘泊,流浪。微躯:微贱的身躯,常用作谦辞。逆边:叛逆不顺的边藩。这里指被胡人所掳。
  20. 悠悠:连绵不尽。
  21. 穹谷:深谷。寒山:传说中北方高寒之山。“穹谷之寒山”是倒装句,应是寒山之穹谷”。
  22. 惭:心里惭愧。柏舟:原为《诗经·鄘风》的篇名,引申为因丧夫而矢志不嫁。典出《诗·鄘风·柏舟序》:“《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蚤(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皙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千祀:千年。
  23. 负:惭愧,抱愧。冤魂:冤屈而死的鬼魂。黄泉: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古代认为天地玄黄,而泉在地下,所以称为“黄泉”。这里引申为死后。
  24. 我:蔡琰自称。羁虏:指被俘虏而羁留。如昨:好像昨天的事一样,喻对过去的屈辱感受深刻。
  25. 春秋:光阴,岁月。十二:这里指十二年。
  26. 忍:忍受。胡颜:胡人的脸色。重耻:重大的耻辱。
  27. 恐:畏惧。终风:指大风。典出《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这里可能借指劫难。萃:聚集,汇集。
  28. 咏:念诵。芳草:比喻寄情深远的诗篇。
  29. 音尘:音信,消息。蔡琰所作《胡笳十八拍》之十:“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仿佛:隐约,依稀。
  30. 祈:祈求。精爽:魂魄。交:两者相接触。
  31. 终:到了最后。不至:不必。
  32. 哀:悲哀。辜:罪过。
  33. 仰:仰望。蕣(shùn)华:木槿花,其特质为朝开暮落。
  34. 临:靠近。桑榆:桑树和榆树,比喻晚年、垂老之年。嘘唏:叹息,悲泣。穹庐: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引申为北方少数民族。
  35. 秘馆:密室。文姬为南匈奴左贤王妾,自然居禁中之地。
  36. 亟:迅速。逾:越过,经过。
  37. 叹:感叹。殊类:古时称呼少数民族,这里指左贤王。非:引申为不喜欢,讨厌。匹:配偶。
  38. 伤:悲伤。我躬:我本身,我自己。悦:喜悦。
  39. 修:整理。一说打扮。肤体:身体。念:哀怜,可怜。
  40. 兰泽:兰浸制在发油中制成的润发香油。空设:虚置,准备而没有用。指无心饰容。
  41. 伫:等待,期盼。美目:美目顾盼生姿,这里指蔡琰。
  42. 凯风:和暖的风,指南风。由于蔡琰被掳到北方胡人的境地,所以这里用来比喻故乡。泣血:无声痛哭,泪如血涌,又可能因为泪尽血出,借以形容极度悲伤。

作品赏析

作者丁廙以女诗人蔡琰的生平为素材,进行精心剪裁,着力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坎坷遭遇以及流落胡地时的痛苦心情,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实与蔡琰的《悲愤诗》异曲同工,虽然是各有侧重。

作品第一段“伊大宗之令女”至“才朗悟而通玄”,描绘蔡琰妙龄年华时的聪慧、美丽和文化道德素养显得光彩照人,非同凡响。第二段“当三春之嘉月”至“负冤魂于黄泉”,描绘蔡琰结婚时的热切希望,“何大愿之不遂”一语,已暗示出丈夫不幸早逝,难以白头偕老,“飘微躯于逆边”又直指董卓之乱所造成的恶果,以后竟漂泊远方,所遇非人,致使“负冤魂于黄泉”。真是红颜薄命,雪上加霜。第三段“我羁虏其如昨”至“临桑榆而嘘唏”,描绘蔡琰在胡地隐忍苟活的十二载漫长岁月中,一直怀念故国,寂寞难忍。“仰择华其已落,临桑榆而嘘唏”,只能白天看一看花开花落,到晚上就饮泣流涕。真是度日如年,何以卒岁。最后一段“入穹庐之秘馆”至“向凯风而泣血”,描绘蔡琰被迫与胡人同居,倍受精神折磨,愈益心向父母之邦的炽热情怀,竟至“向凯风而泣血”。面对从祖国方向吹来的南风,不仅悲泣,而且继之以血,这与屈原《九章·哀郢》中的“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汉末《古诗十九首》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具有同一的意境,充满了感人的力量。文章至此戛然而止,留有无穷余味。曹丕也曾以《蔡伯喈女赋》为题,不过原文已佚,只留下一个《序》,是给曹操树碑立传。但在丁廙的作品中,只字不提曹操,从命题作文的角度看,可能更切合题意,使蔡琰这个悲剧性的人物形象更为突出。

丁廙的笔锋带着感情,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有如身受。像“我羁虏其如昨”“恐《终风》之我萃”“哀我生之何辜”“伤我躬之无悦”等等,用第一人称的口气,代女主人公立言,这也能启示读者设身处地地多想一想,不能不引起切肤之痛。加上女主人公前后期的生活对比鲜明,一波三折,语言又流畅自然,内涵丰富,就更增加了艺术上的魅力。

创作背景

丁廙为蔡伯喈之女蔡文姬悲惨的命运所打动,创作了《蔡伯喈女赋》。蔡文姬,名琰,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无子,夫亡,归娘家。汉献帝兴平年(194年—195年),天下大乱,蔡琰为胡兵所掳,流落匈奴十二年,与匈奴左贤王生二子。后曹操用金璧赎回,改嫁冋郡董祀。此赋作于建安七年(202年)文姬归汉后,与曹丕的同题之赋同时所作。

曹丕《蔡伯喈女赋序》云:“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乃命使者周近持玄玉璧,于匈奴赎其女还,以妻屯田郡都尉使者董祀。”(《太平御览》卷八〇六)丁廙是受命对蔡琰流落胡地的故事作赋。孙星衍《续古文苑》卷二:“案魏文帝《蔡伯喈女赋序》:‘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乃命使者周近持金璧与匈奴,赎其女还’云云,当时盖命词人并作,而廙应教也。”

名家点评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高一农《汉赋女性角色的文化意蕴》:此赋首先介绍蔡琰具备种种传统女子的优点与美德。其次叙写蔡琰陷入坎坷逆境。最后系感伤其在胡地蒙受耻辱,而青春逝去。这篇赋的叙述角度忽而第三人称,忽而第一人称,但变换十分自然。也是此赋叙事的一个特点。

猜你喜欢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代 •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九月十日偶书

五代 • 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题松汀驿

唐代 • 张祜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养鱼记

宋代 • 欧阳修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临江仙·无赖晓莺惊梦断

五代 • 鹿虔扆

无赖晓莺惊梦断,起来残醉初醒。映窗丝柳袅烟青。翠帘慵卷,约砌杏花零。

一自玉郎游冶去,莲凋月惨仪形。暮天微雨洒闲庭。手挼裙带,无语倚云屏。

丁廙
简介描述:

丁廙,生年不详,约卒于魏黄初元年。字敬礼,丁仪弟。少有才姿,博学洽闻,建安中为黄门侍郎,与临菑侯曹植善,尝劝太祖立为太子。太祖虽深善其言,卒未纳用。及文帝即王位,与兄丁仪被杀。有文集二卷(《补续汉书艺文志》)传于世。

丁廙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