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用杜工部江村韵

宋代敖陶孙

早岁纵横论九流,中年往往爱清幽。

细观梦境皆争鹿,静遣机心欲狎鸥。

池上贪闲临晋帖,灯前抱病看吴钩。

山林钟鼎从天赋,言志俱惭点与求。

白话译文

早年纵横谈论诸子百家,中年常常喜爱清幽生活。

细想梦境尽是争名逐利,静息机心愿与白鸥亲近。

池边贪享闲适临摹晋代法帖,灯前抱病凝视腰间吴钩宝刀。

归隐山林或建功立业皆由天定,言说志向自惭不如曾点与冉求。

词句注释

  1. 九流:泛指各学术流派。
  2. 清幽:秀丽而幽静之景,此处指清闲安静的生活。
  3. 争鹿:喻争夺政权。
  4. 机心:巧诈之心;机巧功利之心。
  5. 晋帖:晋人的书迹或其摹本、刻帖。

作品赏析

《病中用杜工部江村韵》是南宋诗人敖陶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采用和韵手法,以杜甫《江村》原韵抒发人生感悟,通过“早岁纵横论九流”与“中年往往爱清幽”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从壮年豪情向病中隐逸的心境转变。诗中“细观梦境皆争鹿”等句化用《列子》典故,体现对世事的超脱态度,“池上贪间临晋帖”则通过临摹书帖、观赏兵器的细节,勾勒出病中生活的闲适画面。全诗结句“言志俱惭点与求”借孔子弟子言志典故,含蓄表达理想难遂的感慨。

猜你喜欢

昆阳望海

明代 • 杨慎

昆明波涛南纪雄,金碧滉漾银河通。

平吞万里象马国,直下千尺蛟龙宫。

天外烟峦分点缀,云中海树入空濛。

乘槎破浪非吾事,已斩鱼竿狎钓翁。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元代 • 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秦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宝绘堂记

宋代 • 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复壁,皆以儿戏害其国凶此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日记。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懒妆斜立澹春姿。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五湖水色掩西施。

敖陶孙
简介描述:

敖陶孙(1154年—1227年),字器之,号臞翁,一号臞庵,自称福清“东塘人”。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乡荐第一,客居江苏昆山,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曾从龙榜进士。历任海门主簿、漳州教授、广东转运司、平海节度判官、温陵佥判等。宝庆三年(1227年)去世,享年74岁,著有《臞翁诗集》2卷,收入《南宋群贤小集》。《江湖集》、《江湖后集》可见其佚诗。

敖陶孙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