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臞诗集序

清代吴敬梓

纤河皎洁,应无不死之丹;缑岭迢遥,讵有返魂之草。由来慧业,定属生天,遂使斯人,永焉辞世。盖镂心呕血,既经抉摘以无馀,而盱眼拗肠,自弃喧嚣而欲去,如草衣朱山人所传汤子石臞其人也。家本通华,才称绮丽。七龄揖客,辨座上之杨梅;五岁摊书,易赋中之《枯树》。兄为灵运,感新句于西堂;弟是少游,寄闲情于下泽。正好邺侯珊架,探来玳瑁千函;常使奉礼锦囊,贮就葡萄一箧。熏炉茗碗,微吟于花明日丽之时;棐几湘帘,晏坐于月白风清之候。赤文绿字,应虎气之难埋;玉轴牙签,有龙宾之常守。胡为邓禹封侯之岁,已弃人间,乃以祢衡被荐之年,遽归泉路。霓旌绛节,邀游于十洲三岛之间;赤鲤青螭,出汉于八石九丹之侧。正使修文座上,得遇颜回;亦令奎宿宫中,相逢苏轼金茎瑶草,共毛颖以敷荣;玉液琼浆,染鄃麋而沾洒。应叹此间之乐,转嗟浩劫之劳。独有故人,难忘往事。倘叩鐶于华屋,定尔销魂;如听笛于邻家,居然流涕。理残编而太息,可泣鬼神;开散帙而校雠,长留天地。竟以寿之剞劂,直可被以管弦。绣列锦铺,护持应多神物;膏残馥剩,沾丐犹及后人。悬以国门,自合不胫而走;胠之箧衍,仍疑破壁以飞。雍正甲寅季秋重九前三日,全椒吴敬梓书于秦淮寓斋。

猜你喜欢

读孟尝君传

宋代 • 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多丽·咏白菊

宋代 • 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蕴藉,不减酴釄。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汴河曲

唐代 •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留别王侍御维

唐代 •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吴敬梓
简介描述: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别署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祖籍浙江温州。赣榆县学教谕吴霖起之子,中国清代小说家。

吴敬梓出身世宦之家,14岁时过继给伯父吴霖起,此后一直随嗣父生活。成年后,遭遇丧妻和科场不利的烦恼,又因生父、嗣父相继去世而遭遇觊觎、争夺遗产的家族纷争,伤心愤懑,以任性挥霍发泄苦闷,遂“田庐尽卖,乡里传为子弟戒”,受尽鄙视。雍正十一年(1733年),因不能忍受家乡的处境,移家江苏南京。其为人诚悬豪爽,又富见识才学,在南京得与程廷祚等文人学士广有交往。乾隆元年(1736年),荐博学鸿词科试,但督院考试时因病未终卷而退场,未能参加北京廷试,从此绝意仕途。后积极参与修复南京雨花台先贤祠,资产耗尽,又出售故乡老屋,从此一贫如洗,幸赖姻亲、友人相助得以存活。移家南京后,常往返于扬州、真州、淮安间,与友朋诗酒酬唱,诗名鼎盛。乾隆十九年(1754年),偕妻与幼子游扬州,在扬州客寓逝世,由友人买棺归葬于南京。

吴敬梓40岁前的诗词文赋由其长子编为《文木山房集》,今存4卷本。其后的诗文未结集。吴敬梓曾研究《诗经》,编有《诗说》一书。而最著名的则是著于南京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该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带有开创意义的杰作,奠定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基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吴敬梓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