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石之死

明代刘基

若石住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若石率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举辉,筑墙掘坎以。卒岁虎不能有获。

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弛其备,墙坏而不葺。无何,有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䝙也,斥之不走。䝙人立而爪之毙。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白话译文

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山北,有老虎经常蹲在他的篱笆外窥视。若石率领他的家人日夜警惕。日出的时候敲响金属,日落的时候就点起篝火,筑墙、挖坑来防守。一年结束了,老虎不能有所捕获。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很开心,自己认为老虎死了就没有对自己形成危害的动物了。从此,他放松了警惕和防备,墙坏了不补,篱笆坏了也不修。忽然有一天,有一只䝙听到他家的牛羊猪的声音就进去吃它们。若石不知道它是䝙,赶它走,但䝙并不离开;䝙像人一样站立起来用爪子抓死了他。有人说:若石只知道其中一个而不知道另一个,他死了也活该。

词句注释

  1. 阴:山的北面。
  2. 恒:常常,经常。
  3. 窥:窥视,偷看。
  4. 藩:篱笆。
  5. 帅:同“率”,率领。
  6. 警:警惕。
  7. 卒:尽,终,完毕,结束。
  8. 岁:年 。
  9. 毒:害。
  10. 弛:放松,放下 。
  11. 葺(qì):修补。
  12. 无何:不久。
  13. 䝙(chū):一种体小凶猛的野兽。
  14. 豕(shǐ):猪。
  15. 斥:呵斥。
  16. 走:跑。
  17. 以:用 。
  18. 人:名词作状语,像人一样地。
  19. 但:只。
  20. 宜:应该,应当。
  21. 备:防备。
  22. 殷钲:敲响金属。
  23. 举辉:点起篝火。
  24. 大:非常。
  25. 以为:认为。
  26. 驰:放松。
  27. 焉:代词,代牛羊豕。
  28. 爪:名词作动词,用爪子抓
  29. 其:他的。

作品赏析

《若石之死》是元末明初刘伯温(刘基)创作的文言寓言,收录于其归隐青田山时撰写的文集《郁离子》,成书于作者47至50岁期间。该文集借虚构人物“郁离子”之口阐述治国理念,成为其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思想基础之一。

故事讲述隐士若石居于山北,虽成功防范老虎侵袭,却在虎死后放松警惕,最终被外形似豹的䝙兽袭击身亡 [3-4]。通过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教训,阐明对潜在危机需常备不懈的道理,折射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洞察。全文以精炼文言叙事,借寓言传递处世智慧,体现融合政治抱负与哲学思考的创作特色。

猜你喜欢

野人送朱樱

唐代 • 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宋代 •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伤歌行

魏晋 • 曹叡

昭昭素明月,晖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飏。

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把酒对月歌

明代 • 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刘基
简介描述: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世称“刘青田”、“刘诚意”、“刘文成”,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文成县)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明朝开国元勋,“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自幼博览经史及天文、历法、兵法、性理诸书,尤精象纬之学。元至顺四年(1333年),举进士。授江西高安县丞。后任江西行省职官掾史、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江浙行省都事、郎中等职。因遭排挤愤而辞官,回乡隐居著述。至正二十年(1360年),应朱元璋之请,至应天(今南京),任谋臣,参与机要决策。针对当时形势,提出时务十八策,被采纳,后又陆续陈策。朱元璋称帝后,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参与制定历法、奏立军卫法。洪武四年(1371年),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洪武八年,忧愤而死。

刘基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刘基具有比较系统的文学思想,在明初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刘基从儒家“诗教”思想出发,强调作品的教化作用,既可以对下移风易俗,也可以对上讽谕劝谏。其次,贬斥元代以来的纤丽文风,提倡“师古”,力主恢复汉唐时期的文学传统,对于明初文风由纤丽转向质朴,起了重要作用。刘基著作较多,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作品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