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石住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若石率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举辉,筑墙掘坎以。卒岁虎不能有获。
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弛其备,墙坏而不葺。无何,有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䝙也,斥之不走。䝙人立而爪之毙。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山北,有老虎经常蹲在他的篱笆外窥视。若石率领他的家人日夜警惕。日出的时候敲响金属,日落的时候就点起篝火,筑墙、挖坑来防守。一年结束了,老虎不能有所捕获。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很开心,自己认为老虎死了就没有对自己形成危害的动物了。从此,他放松了警惕和防备,墙坏了不补,篱笆坏了也不修。忽然有一天,有一只䝙听到他家的牛羊猪的声音就进去吃它们。若石不知道它是䝙,赶它走,但䝙并不离开;䝙像人一样站立起来用爪子抓死了他。有人说:若石只知道其中一个而不知道另一个,他死了也活该。
《若石之死》是元末明初刘伯温(刘基)创作的文言寓言,收录于其归隐青田山时撰写的文集《郁离子》,成书于作者47至50岁期间。该文集借虚构人物“郁离子”之口阐述治国理念,成为其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思想基础之一。
故事讲述隐士若石居于山北,虽成功防范老虎侵袭,却在虎死后放松警惕,最终被外形似豹的䝙兽袭击身亡 [3-4]。通过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教训,阐明对潜在危机需常备不懈的道理,折射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洞察。全文以精炼文言叙事,借寓言传递处世智慧,体现融合政治抱负与哲学思考的创作特色。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昭昭素明月,晖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飏。
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