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禹平水土,而使益驱禽,涤荡川谷兮栉梳山林,是以神奸形于九鼎,而异物来臻。故丰狐文豹释其表,间尾驺虞献其珍;夸父独鹿祓其豪,青马三骓弃其群。此以其壮而残其生者也。
若夫熊狚之游临江兮,见厥功以乘危。夔负渊以肆志兮,杨震声而衣皮。处闲旷而或昭兮,何幽隐之罔随。鼷畏逼以潜身兮,穴神丘之重深。终或饵以求食兮,焉凿之而能禁?诚有利而可欲兮,虽希觌而为禽。故近者不称岁,远者不历年;大则有称于万年,细者为笑于目前。
夫猕猴直其微者也,犹系累于下陈。体多似而匪类,形乘殊而不纯。外察慧而内无度兮,故人面而兽心,性褊浅而干进兮,似韩非之囚秦。扬眉额而骤呻兮,似巧言而伪真。藩从后之繁众兮,犹伐树而丧邻。整衣冠而伟服兮,怀项王之思归,耽嗜欲而眄视兮,有长卿之妍姿。举头吻而作态兮,动可增而自新。沐兰汤而滋秽兮,匪宋朝之媚人。终蚩弄而处绁兮,虽近习而不亲。多才使其何为兮?固受垢而貌侵。姿便捷而好技兮,超超腾跃乎岑喦。既投林以东避兮,遂中冈而被寻。
婴徽缠以拘制兮,顾西山而长吟。缘榱桷以容与兮,志岂忘乎邓林?庶君子之嘉惠,设奇视以尽心。且须臾以永日,焉逸豫而自矜?斯伏死于堂下,长灭没乎形神。
从前大禹奉命平治水土,而命伯益驱逐禽兽。涤荡清除河川峡谷,栉梳山岭森林。因而神奸之形被铸在九鼎之上,而怪异禽兽随即汇聚于此。所以大狐纹豹脱去了华美的毛皮,长尾的驺虞被作为珍兽进献;夸父独鹿在祓祭中被供奉其强健的形体,青马三骓被迫离弃其种群,这些异兽都是因为其自身的强壮而被残杀了生命。
又如那山林中的熊狙游临江河之地,显现其灵巧之技而同时踏上危险之途;夔兽依恃渊水而姿意怡情,黄帝传扬震天声威而蒙鼓以夔兽之皮。(这些动物)处身于远方荒裔之地而亦时常昭显于世,哪还有什么幽蔽隐藏的动物不能随人所愿?鼷鼠惧怕灾祸而潜藏身形,隐居在神丘之下的重重深穴。最终受惑于诱饵而寻求食物,何恃于挖掘洞穴之事的能被禁止?如果确有厚利而又能够办到,即使是十分罕见的动物也不免被人们所擒。所以(获取珍禽异兽)近处的不必用尽一岁,远处的不必经历数年,大的动物则闻名于万年之上,小的动物则可以取乐于眼前。
猕猴属于较为微小的动物,尚且被系缚在猥琐的下陈。体态多有相似而实非一类,形貌乖舛殊异而并不纯同。外表明察聪慧而内心没有器度,所以是长着人的面孔而兽的肺心。性情狭隘浅薄而图谋进取,就像那韩非被囚拘在强秦;扬起双眉前额而骤声长吟,就像在花言巧语而伪装纯真。离绝了随从身后的众多同类,就像孔子在宋国遭受伐树的惊险而在郑国走失了弟子众人。自整衣冠而穿着奇异的衣服,心中怀有楚王项羽的思归之情。沉迷于嗜好和欲望而顾盼四视,有那司马相如的丽态美姿。抬起头面嘴脸而故作神态,这些动作可增其意而自表日新。沐浴了芬芳的热水而愈发污秽,不象宋朝那样妩媚迷人。最终仍被讥笑戏弄而处身绳索之中,即使在主人身边得宠而并不真亲。身怀多种才能技艺又有什么作为,长久受此垢辱而形貌不振。天资敏捷灵活而喜弄技巧,轻迅腾身奔跑跳跃在山岭岩岑。既已投身树林而向东逃避,逃到中部山冈而被人追寻。
捆绑以绳索而遭受拘禁,顾望西山而哀声长吟。凭藉着屋椽的遮蔽而踌躇徘徊,心志岂能忘却那茂密的邓林。幸得这圣贤君子的美好恩惠,设置了猕猴奇观以尽娱其心。聊且用这须臾之乐以逍遣长日,哪里能放任愉悦而自负自珍。此时猕猴已伏身死于堂阶之下,永远丧失其姿形神魂。
文章第一部分描写人类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捕捉各种珍禽异兽,连潜藏深穴中的鼷鼠也难以幸免。有的因此丢了生命,有的丧失了本性。
第二部分专写猕猴,作者对猕猴的神态、表情、性格、动作作了细致的描绘:“体多似而匪类,形乖殊而不纯,外察慧而内无度兮,故人面而兽心,性褊浅而干进兮,似韩非之囚秦,扬眉额而骤呻兮,似巧言而伪真,藩从后之繁众兮,犹伐树而丧邻,整衣冠而伟服兮,怀项王之思耽嗜欲而眄视兮,有长卿之妍姿拳头吻而作态兮,动可增而自新,沐兰汤而滋秽兮,匪宋朝之媚人。”作者把猕猴的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读者很容易联想到其时百丑图:既有人面兽心的虚伪,也有忘形的得意,更有矫揉的作态 世间群小尽管有猕猴的多变世故,但仍然摆脱不了“斯伏死于堂下,长灭没乎形神”的命运,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憎恨和厌恶。 [4]猕猴被人捕获加以驯制,专为献媚主人在堂下表演种种丑态,装腔作势,实在令人憎恶。但它又是迫不得已,向往山林已不可能,留下了一条性命,当感恩不尽。故常常戏耍须臾,等待死亡的降临。以此观之,该赋当为描绘社会上一部分人屈服于人主,被控制镇压而表现出的可憎而又可怜的面目,一种本性被扭曲以后的变态。其讽喻乃是针对特定的时代现象,而并非针对具体事件或人物。在该文中,阮籍对“人”的残害生灵、束缚生灵本性的自私自利行为,怀有极大愤慨。而对猕猴则既厌恶而叉怜悯,其思想是比较深刻而博大的。而其中以孔子的流浪、项羽的东归、相如的姣美、宋公子朝的献媚来作猕猴形象的比喻,把他们相提并论,着实大胆。这篇文章与《大人先生传》前半部分的思想一致的,猕猴的形象,即礼俗之士的形象。“人”对禽兽的残害控制,即人君对臣民的残害和控制。阮籍赋的语言,既不似汉人之追求铺陈闳丽和结构工整,也不像晋人之追求绮靡精致。相对而言,语言比较平实,结构也较为散漫。
《猕猴赋》为讽刺赋,虽有老庄清静无为之思想,但也反映了当时政争之残酷激烈。
《猕猴赋》是阮籍现存最早的赋作。陈伯君先生在《阮籍集校注》中认为,《猕猴赋》作于魏嘉平元年(249年),并指出赋作是“为讽刺或悼叹曹爽而作”。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时事诗书拙,军储岭海愁。
洊饥今有岁,倚棹望西畴。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竞功名有如车下坡,惊险谁参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