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儿落带得胜令·饮中闲咏

明代康海

数年前也放狂,这几日全无况。闲中件件思,暗里般般量。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刚方,篌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与康。

词句注释

  1. 暗里般般量:暗地里一件件事情逐件思量。
  2. 膺和滂:李膺和范滂,汉代人。李膺,字元礼,曾任青州刺史、渔阳太守等职,有政声,后死于党锢之祸。范滂,字孟博,举孝廉,署功曹,办事严正不阿,亦死于党锢之祸。
  3. 籍与康:魏晋时的阮籍与嵇康。阮籍,字嗣宗,生活于乱世,对现实不满,纵酒谈玄,以求自全,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贤”之一,逍遥林下,弹琴咏诗,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

作品赏析

康海一度曾春风得意,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被刘瑾一案牵连,盛年遭贬。回首往事,感慨良多。这首《雁儿落带得胜令·饮中闲咏》曲中表明了作者归隐乡间、不向世事的决心。从曲中可以看出,他下这一决心并不容易,因为他所受的冤屈,很难从他的记忆中抹去。末两句,表达了对刚正者反遭殃这一普遍现象的激愤和不平。

这支小令放达中寄寓失意,悠闲中含藏不平,刻露了传统士大夫既不愿放弃仕途进取,又对自身遭遇无能为力而聊以自慰的心态,包含作者浓厚的感情色彩。在曲子中,作者咀嚼着往日岁月的狂放,奔涌着壮志难展的愤激,回旋着蒙冤受屈的悲凉。

此曲是愤世诉悲之作,不同于康海表现隐逸闲情、曲风本色豪放的乐隐乐闲之曲,它饱含着一种独特的冤愤悲音,在雄豪中寓有沉郁悲愤的风格。

猜你喜欢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宋代 • 周邦彦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摸鱼儿·海棠

宋代 • 刘克庄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赠柳圆

唐代 • 李白

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

夫子即琼树,倾柯拂羽仪。

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

菩萨蛮·红楼遥隔廉纤雨

近现代 • 王国维

红楼遥隔廉纤雨,沉沉暝色笼高树。树影到侬窗,君家灯火光。

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梦醒即天涯,打窗闻落花。

赞刘谐

明代 • 李贽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康海
简介描述:

康海(1475年-年1540)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又号浒西山人、沜东渔父,太白山人。西安武功(今陕西武功)人。生长于世代仕宦家庭,公元1502年(弘治十五年)状元及第,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事败被杀后,他名列瑾党而免官。罢官回乡后,他潜心词曲,与王九思等好友相互唱和,切磋交流,以山水声伎自娱。

康海是文坛“前七子”之一,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有不少诗文作品,并且擅长写散曲,风格豪放跌宕。诗文有《对山集》,杂剧有《中山狼》、《王兰卿》二种。散曲有《沜东乐府》,今存小令二百余首,套数三十余套。

康海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