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学书

宋代王辟之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王羲之)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墨,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逾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白话译文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许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勉励的成果。

词句注释

  1. 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炅)执政时期。朝,临朝,统治。
  2. 者:……的人 。
  3. 法:方法,窍门。
  4. 听政:处理政务。
  5. 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
  6. 留心:注意,注重 。
  7. 数:数次、许多次。
  8. 内侍:宦官,现称太监。
  9. 规:勉励。
  10. 益:更加。
  11. 笔法:此处指书法。
  12. 遣:派遣。
  13. 示:给…看。
  14. 刻意:专心。
  15. 善:好。
  16. 临:临摹。
  17. 或:有人。
  18. 绝:绝伦。
  19. 遽:马上,立刻。
  20. 恐:担心。
  21. 固:本来。
  22. 示:显示给……看。
  23. 逾:超过。

作品赏析

《宋太宗学书》是北宋文人王辟之创作的文言笔记,收录于《渑水燕谈录》卷七。该文以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为背景,记述其研习书法的轶事,展现宋代君臣劝学互动的历史场景。

全文围绕太宗勤学王羲之书法展开:政务之余常遣内侍携作品请翰林侍书王著评点,王著屡以“未善”回应,避免过早赞誉致其懈怠。太宗遂加倍临摹,终成“笔法精绝”之效。文中借王著“规益”之策,阐明持之以恒、戒骄戒躁的治学理念,折射传统教育中严师督导的引导智慧。

猜你喜欢

山花子·此处情怀欲问天

宋代 • 刘辰翁

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

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

数年前也放狂,这几日全无况。闲中件件思,暗里般般量。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刚方,篌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与康。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唐代 • 张九龄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邻女

唐代 • 白居易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修竹赋

元代 • 赵孟頫

猗猗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操挺特以高世,姿潇洒以拔俗。叶深翠羽,干森碧玉。孤生太山之阿,千亩渭川之曲。来清飙于远岑,娱佳人于空谷。观夫临曲槛,俯清池。色浸云漠,影动涟漪。苍云夏集,绿雾朝霏。萧萧雨沐,袅袅风披。露鹤长啸,秋蝉独嘶。金石间作,笙竽杂吹。

若乃良夜明月,穷冬积雪,扫石上之阴,听林间之折。意参太古,声沉寥泬。耳目为之开涤,神情以之怡悦。盖其媲秀碧梧,托友青松。蒲柳渐弱,桃李羞容。歌籊籊于卫女,咏《淇奥》于国风。故于猷吟啸于其下,仲宣息宴乎其中。七贤同调,六逸齐踪,良有以也。又况鸣嶰谷之凤,化葛陂之龙者哉!至于虚其心,实其节,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则吾以是观君子之德。

王辟之
简介描述:

王辟之(1031年—?),字圣涂,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北宋时期大臣。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年—1094年),担任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县)知县,曾“废撤淫祠之屋,作伯夷叔齐庙”,以“贵德尚贤”闻名,迁忠州刺史。绍圣四年(1097年),致仕还乡,著书立说,卒于家中。

王辟之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