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学书

宋代王辟之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王羲之)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墨,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逾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白话译文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许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勉励的成果。

词句注释

  1. 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炅)执政时期。朝,临朝,统治。
  2. 者:……的人 。
  3. 法:方法,窍门。
  4. 听政:处理政务。
  5. 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
  6. 留心:注意,注重 。
  7. 数:数次、许多次。
  8. 内侍:宦官,现称太监。
  9. 规:勉励。
  10. 益:更加。
  11. 笔法:此处指书法。
  12. 遣:派遣。
  13. 示:给…看。
  14. 刻意:专心。
  15. 善:好。
  16. 临:临摹。
  17. 或:有人。
  18. 绝:绝伦。
  19. 遽:马上,立刻。
  20. 恐:担心。
  21. 固:本来。
  22. 示:显示给……看。
  23. 逾:超过。

作品赏析

《宋太宗学书》是北宋文人王辟之创作的文言笔记,收录于《渑水燕谈录》卷七。该文以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为背景,记述其研习书法的轶事,展现宋代君臣劝学互动的历史场景。

全文围绕太宗勤学王羲之书法展开:政务之余常遣内侍携作品请翰林侍书王著评点,王著屡以“未善”回应,避免过早赞誉致其懈怠。太宗遂加倍临摹,终成“笔法精绝”之效。文中借王著“规益”之策,阐明持之以恒、戒骄戒躁的治学理念,折射传统教育中严师督导的引导智慧。

猜你喜欢

相和歌辞·采莲曲

唐代 • 贺知章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题楚昭王庙

唐代 • 韩愈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入黄溪闻猿

唐代 •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南浦·春水

宋代 • 王沂孙

柳下碧粼粼,认曲尘乍生,色嫩如染。清溜满银塘,东风细、参差縠纹初遍。别君南浦,翠眉曾照波痕浅。再来涨绿迷旧处,添却残红几片。

葡萄过雨新痕,正拍拍轻鸥,翩翩小燕。帘影蘸楼阴,芳流去,应有泪珠千点。沧浪一舸,断魂重唱蘋花怨。采香幽泾鸳鸯睡,谁道湔裙人远。

踏莎行·绝顶无云

近现代 • 王国维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我来此地闻天语。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招邀尽入闲庭户。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王辟之
简介描述:

王辟之(1031年—?),字圣涂,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北宋时期大臣。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年—1094年),担任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县)知县,曾“废撤淫祠之屋,作伯夷叔齐庙”,以“贵德尚贤”闻名,迁忠州刺史。绍圣四年(1097年),致仕还乡,著书立说,卒于家中。

王辟之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