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歌

唐代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白话译文

老农家中贫困在深山中居住,在山上开垦了田地有三四亩。

苗少税多家人什么也吃不到,粮食都被收入官府腐烂成土。

年终锄犁停放在空空的房间,呼唤儿子上山去拾橡子果实。

西江商人有珍贵的珠宝无数,他们船上养的狗都常常吃肉!

词句注释

  1. 野老歌:一作“山农词”。
  2. 农:一作“翁”。
  3. 官仓:指各地官员税收,此指贪官。
  4. 橡实:橡树的果实,荒年可充饥。
  5. 西江:今江西九江一带,唐时属江南西道,故称西江,是商业繁盛的地方。贾(gǔ)客:商人。斛:量器;是容量单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张籍乐府诗之精神与元、白相通,而具体手法略有差异。白居易的讽谕诗往往“意激而言质”,篇幅亦长,故不免有尽、露之疵累。而张籍的乐府,如这首《野老歌》作法就不同。

此诗共八句,很短,但韵脚屡换。诗意可按韵的转换分为三层。前四句开门见山,写山农终年辛劳而不得食。“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山”字两见,强调这是一位山农。山地贫瘠,广种薄收,“三四亩”收成不会很多。而深山为农,本有贫困而思逃租之意。但安史乱后的唐王朝处在多事之秋,财政困难,封建剥削无孔不入。“纵使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苗疏”意味收成少,收成少而“税多”,必然产生劳动者“不得食”的不合理现象。如仅仅写到粮食“输入官仓”那样一种司空见惯的事实为止,深度还不够,而“化为土”三字的写出,方才揭示出一种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是老农终年做牛马,使土地长出粮食;一方面是官家不劳而获,且轻易把粮食“化为土”,这实际上构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好在不但表现出老农被剥夺的痛苦,而且表现出他眼见心血被践踏的痛心。所以,虽然只道事实,语极平易,读来至为沉痛,字字饱含血泪。

五、六句写老农迫于生计不得不采野果充饥,仍是直陈其事:“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可是,这是多么发人深思的事实:辛苦一年到头,赢得的是“空室”——一无所有,真叫人“何以卒岁”!冬来农闲,辛苦一年的农具可以傍墙休息,可辛苦一年的人却不得休息。粮食难收,却“收橡实”。两句内涵尚未尽于此,“呼儿登山”四字又暗示出老农衰老羸弱,不得不叫儿子一齐出动,上山采野果。橡实乃橡树子,状似栗,可以充饥。写“呼儿登山收橡实”,又确有山居生活气息,使人想到杜甫“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深谷里”(《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的名句,没有生活体验或对生活的深入观察,难以写出。

老农之事,叙犹未已,结尾两句却旁骛一笔,牵入一“西江贾客”。桂、黔、郁三江之水在广西苍梧县合流,东流为西江,亦称上江。“西江贾客”当指广西做珠宝生意的商人,故诗中言“珠百斛”。其地其人与山农野老似全不相干,诗中又没有叙写的语言相联络,跳跃性极显。然而,一边是老小登山攀摘野果,极度贫困;一边是“船中养犬长食肉”,极度奢靡,又构成一种鲜明对比。人不如狗,又揭示出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豢养于船中的狗与猎犬家犬不同,纯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这形象本身也能引起意味深长的联想。作者《估客乐》一诗结尾“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手法与此略同,但有议论抒情成分,而此诗连这等字面也没有,因而更见含蓄。

全诗似乎只摆一摆事实就不了了之,像一个没有说完的故事,与“卒章显其志”的作法完全相反,但读来发人深思,诗人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揭露现实极其深刻。其主要的手法就在于形象的对比。诗中两次对比,前者较隐,后者较显,运用富于变化。人物选择为一老者,尤见封建剥削之残酷,及世道之不合理,也愈有典型性。篇幅不长而韵脚屡换,给人活泼圆转的印象;至如语言平易近人,又颇有白诗的好处。

创作背景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八十二。张籍是新乐府运动的健将之一,“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野老歌》就是一首新乐府,作于新乐府运动时期。

名家点评

  • 元·范梈:乐府篇法,张籍为第一,王建近体次之;长吉虚妄,不必效;岑参有气,惜语硬,又次之。张、王最古。……要诀在于反本题结,如《山农词》,结却用“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多食肉”是也。(《木天禁语》)
  • 明·钟惺:语有经国隐忧(“西江贾客”二句下)。(《唐诗归》)
  • 明·唐汝询:文昌乐府,就事直赋,意尽而止,绝不于题外立论。如《野老》之哀农,《别离》之感戍,《泗水》之趋利,《樵客》之崇实,《雀飞》之避祸,《乌栖》之微讽,《短歌》之忧生,各有一段微旨可想,语不奥古,实是汉魏乐府正裔。(《唐诗解》)
  • 明·周珽:诗以清远为佳,不以苦刻为贵,固矣。然情到真处,事到实处,音不得不哀,调不得不苦者。说者谓文昌、仲初乐府,瘖哑逼侧,每到悲惋,一如儿啼女哭,所为真际虽多,雅道尽丧,不知彼心口手眼各自有精灵不容磨灭光景。如病其欠厚,非善读二家者也。《诗镜》云:“七古欲语语生情,自张、王始为此体,盛唐人只写得大意”,得矣。(《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猜你喜欢

封丘作

唐代 • 高适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五代 • 鹿虔扆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董娇饶

两汉 • 宋子侯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傍。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

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上张仆射书

唐代 • 韩愈

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馀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仕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寅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则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歳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惧再拜。

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

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风为解佳人愠。莫学时流轻久困。频寄问。钱塘江上须忠信。

张籍
简介描述:

张籍(约772年—约830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人,元和诗坛代表诗人,中唐时代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乐府诗方面取得了成就,与王建并称为张王乐府。因张籍曾任官水部员外郎,所以人称“张水部”。

贞元十五年(799年)张籍经韩愈推荐,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相传张籍因迷恋杜甫诗歌,便将他的诗写下来烧掉,做成蜜羹每天吃,张籍好友知道后连称张籍是痴人一个。

张藉的诗变革了诗坛旧习,他继承了杜甫之简丽诗风而成一家。给唐朝中期的诗坛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为中唐文学的复兴和唐代文学的第二次辉煌奠定了基础。他的代表作有《江南曲》《江村行》《湘江曲》《泗水行》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