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江南·红茉莉

清代屈大均

红茉莉,穿作一花梳。金缕抽残蝴蝶茧,钗头立冬凤凰雏。肯忆故人姝。

白话译文

红色的茉莉花,被串成一个花梳。那花梳的丝线像从蝴蝶茧中抽出的残余金丝,钗头上装饰的小凤凰般的饰物,仿佛静静伫立。看到这花梳是否还会想起从前那位美丽的女子?

词句注释

  1. 穿作一花梳:穿茉莉花成串作头饰。
  2. 蝴蝶茧: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3. 钗头立尽凤凰雏:喻茉莉花串饰在钗头,状如小凤凰展翅。
  4. 姝:美好。

作品赏析

《梦江南·红茉莉》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屈大均创作的词作,全词通过“红茉莉”意象展现女子梳妆场景,以“金缕抽残蝴蝶茧”等比喻描绘头饰细节,结句“肯忆故人姝”暗含怀旧之情。该词被收录于《翁山诗外》等文集,运用婉约词风结合立冬节气特征,融入蝴蝶茧、凤凰雏等民俗意象。作者屈大均作为岭南三大家之一,其作品多承李白、屈原遗韵,此词借闺怨题材隐现时代印记。

猜你喜欢

浣溪沙·相见休言有泪珠

五代 • 欧阳炯

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重得叙欢娱,凤屏鸳枕宿金铺。

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无?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画鸡

明代 •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巫山曲

唐代 • 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瑞鹧鸪·榴花五月眼边明

宋代 • 赵彦端

榴花五月眼边明,角簟流冰午梦清。江上扁舟停画桨,云间一笑濯尘缨。

主人杯酒流连意,倦客关河去住情。都付驿亭今日水,伴人东去到江城。

屈大均
简介描述:

屈大均(1630年-1696年),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莱圃,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人,广府名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

屈大均的前半生致力于反清运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成功之孙郑克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眷归番禺,终不复出,著述讲学,移志于对广东文献、方物、掌故的收集和编纂。屈大均为言志,弃传统的“岭南”称谓而不用,采用“广东”作书名,著有《广东文集》《广东文选》《广东新语》等作品。其中,《广东新语》一书为屈大均的传世之作。

“岭南三大家”中首屈一指的屈大均,在诗学理论、诗歌创作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作出了独特贡献。在诗学理论方面,屈大均秉承儒家思想,提倡以诗言道,主张诗人要有高洁的人格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行;强调诗歌要以“丽”为美却不失其“则”,以比兴入诗,寻求诗歌诗画结合的艺术境界和中和朴素之美。在诗歌创作上,屈大均实践其诗学理论,创作出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诗歌佳作,既具有忧国忧民的侠骨,又不失情真意切的柔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