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鼓枻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浑浊的波涛浩浩荡荡向东奔涌,古往今来没有尽头。江水贯穿天地,滔滔不绝地从昆仑山东北流出。神奇的巨浪如狂飙奔腾,冲击裂岸,声响如轰雷激荡,气势可遮蔽太阳。遥看中原山川形胜,千年王气汇聚于此,雄壮之势古今皆盛。
在茫茫万里江面上划桨而行,船桨歌声在碧空回荡凝结。壮阔的漫游辽阔无边,山川绵延邈远,处处飘荡着吟游的足迹。我欲乘木筏直探银河深处,问询渡口深入探寻。呼唤严君平一笑:谁还会夸耀汉代张骞曾取来织女支机石呢?
《水龙吟·过黄河》是元代文学家许有壬于延祐三年(1316年)创作的词作,正值元朝鼎盛时期。全词以黄河为咏叹对象,通过时空交织的笔法展现山河雄伟与家国情怀的结合。
上片由昆仑发源起笔,“浊波浩浩东倾”“神浪狂飙”等意象构建出黄河经天亘地的磅礴气势,隐喻元朝国运昌隆;下片转写渡河壮游,“乘槎银汉”“问津深入”化用张骞典故,将现实景观与神话想象相融通,抒发纵览山河的豪情。全篇通过“轰雷沃日”“鼓枻茫茫”等动态描写,形成雄浑闳肆的风格,在情景交融中完成自然意象与爱国情怀的双重表达。
淡妆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便认得琴心先许,欲绾合欢双带。记画堂、风月逢迎、轻颦浅笑娇无奈。向睡鸭炉边,翔鸳屏里,羞把香罗偷解。
自过了、烧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约何时再,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欲话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
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乞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十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十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仿娥之遗声。
南朝天子射雉时,银河耿耿星参差。
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
鱼跃莲东荡宫沼,濛濛御柳悬栖鸟。
红妆万户镜中春,碧树一声天下晓。
盘踞势穷三百年,朱方杀气成愁烟。
彗星拂地浪连海,战鼓渡江尘涨天。
绣龙画雉填宫井,野火风驱烧九鼎。
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
芊绵平绿台城基,暖色春容荒古陂。
宁知玉树后庭曲,留待野棠如雪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