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树歌

唐代陈子昂

嘉锦筵珍树兮,错众彩之氛氲。

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

青春兮不可逢,况蕙色之增芬。

结芳意而谁赏,怨绝世之无闻。

红荣碧艳坐看歇,素华流年不待君。

故吾思昆仑之琪树,厌桃李之缤纷。

白话译文

那装饰在华美丰盛筵席旁的珍贵树木啊,交错的众多色彩弥漫交融、纷繁绚丽。

它的模样犹如瑶台上那清幽的明月,又好似点缀在巫山上那清晨的云朵。

美好的青春年华一去不可再逢啊,更何况这树木如蕙草般散发着愈发浓郁的芬芳。

我心中凝结着美好的情意,可又有谁来欣赏呢,只能怨恨这世间的绝世芳华却无人知晓。

那红花的艳丽和绿叶的鲜嫩,眼看着就会凋零,洁白的花朵随着流年时光的流逝也不会等待着你。

所以我思念昆仑山上那珍贵无比的琪树,而厌恶那纷纷扬扬、杂乱无章的桃李之花。

词句注释

  1. 嘉:意为美好。
  2. 锦筵:指华丽的筵席。
  3. 珍树:比喻树如筵席上的珍宝。
  4. 错:为交错、错杂之意。
  5. 氛氲:形容色彩绚烂浓郁。 ‌
  6. 瑶台:为传说中神仙居所。
  7. 微月:指小月亮,比喻树的色彩如月光般清冷。 ‌
  8. 青春:指美好年华,感叹美好时光难以重逢。 ‌
  9. 芳意:为美好情怀,表达无人赏识的孤寂。 ‌
  10. 红荣碧艳:指红花绿叶的艳丽。
  11. 坐看歇:直白表达其消逝。 ‌
  12. 素华:代指时光。
  13. 流年:为流逝的光阴,暗喻时光不待人。 ‌
  14. 昆仑:为神话中的仙境。
  15. 琪树:为仙境中的玉树,象征超凡脱俗。

作品赏析

‌《彩树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色彩斑斓的树木,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全诗以“嘉锦筵之珍树”开篇,将树木比作筵席上的珍宝,色彩绚烂如“瑶台微月”“巫山朝云”,营造出梦幻般的意境。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感叹“红荣碧艳”终将消逝,时光如“素华流年”般不可挽留,流露出对美好易逝的感伤。结尾“思昆仑之琪树”“厌桃李之缤纷”则表达对仙境般纯净之美的追求。 ‌

猜你喜欢

题胡逸老致虚庵

宋代 •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西子妆·蛾蕊颦深

清代 • 况周颐

蛾蕊颦深,翠茵蹴浅,暗省韶光迟暮。断无情种不能痴,替消魂、乱红多处。飘零信苦。只逐水、沾泥太误。送春归、费粉娥心眼,低徊香土。

娇随步。著意怜花,又怕花欲妒。莫辞身化作微云,傍落英、已歌犹驻。哀筝似诉。最肠断、红楼前度。恋寒枝、昨梦惊残怨宇。

于园

明代 • 张岱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仪真汪园,輂石费至四五万,其所最加意者,为“飞来”一峰,阴翳泥泞,供人唾骂。余见其弃地下一白石,高一丈、阔二丈而痴,痴妙;一黑石,阔八尺、高丈五而瘦,瘦妙。得此二石足矣,省下二三万,收其子母,以世守此二石何如?

汉江临泛

唐代 •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更漏子·金雀钗

唐代 • 温庭筠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陈子昂
简介描述:

陈子昂(659年或说658/661年-700年或说699/702年),字伯玉,后世称其为“陈拾遗”,唐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人。初唐文学家、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睿宗文明元年(684年),陈子昂登进士第,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宠任酷吏,大兴冤狱。其屡次上书谏诤,反对滥刑,主张任用贤能。在民生问题和安边固防方面,也提出切直谏论,常不被采纳。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后免罪复官。垂拱二年(686年),陈子昂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北征。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平定契丹叛乱。圣历元年(698年),陈子昂辞官归乡侍奉老父,以学道而解忧。次年七月遭父丧,居家守制。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对其加以陷害,陈子昂冤死狱中。

陈子昂提出了在复古中实现革新的诗论主张,极力倡导“风雅兴寄”“汉魏风骨”。其诗歌风格高昂清峻、雄浑苍凉、寓意深远,语言古朴苍劲,内容与表达上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奠定了唐诗的壮阔景象,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陈子昂洞察国事,有远见卓识,其谏疏被《资治通鉴》引用达6处之多。著作有《陈伯玉集》10卷、诗128首、文110余篇,代表作有《感遇》38首,《登幽州台歌》被誉为古典诗歌中的千古绝唱。

Top